地勘单位实现探采一体化的对策研究——基于山东地矿的个案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b8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国地勘单位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其大致可以划分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探采分离”时期和市场经济时代的“探采一体化”时期。   “探采分离”是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相适应的地勘单位管理体制,为当时的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探采分离”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从公共利益、组织利益、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市场经济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探采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地勘行业“探采分离”的历史及其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探采一体化”的意义。同时,介绍和评析了我国地勘行业发展中可借鉴的模式--内蒙古模式、甘肃模式;国外可借鉴的模式--英、美、澳等国的地勘行业管理体制。其次,分析了山东地矿实现“探采一体化”的背景、政策探索、具体措施和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地勘单位实现“探采一体化”的对策。   对策部分主要从明晰单位的性质和角色定位,理顺地勘单位与矿业权的关系,增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合作模式、提高融资水平,提升经营水平、努力实现探采结合五个方面提出。   文章最后,提出地勘单位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探采一体化”有效实现的前提条件是清晰界定地勘单位的性质和角色,关键是理顺地勘单位与矿业权的关系,同时还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与地勘单位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河南省制定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走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其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
现阶段的公路建设与发展,正进入到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很多地方的经济进步和交通完善,能够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力.相对而言,公路工程管理经济风险及控制,是比较高难度的内容,综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教育部门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看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发展.小学科学课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