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融的趋势,沿海地区的人海关系间相互作用较为剧烈,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包含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性问题,既具有区域性特点又有全球意义。中国的海洋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海洋环境污染,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海洋灾害频发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沿海城市的人海关系已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特征。本文以沿海地区十一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脆弱性视角研究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对人海关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科学界定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基于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两个要素构建分析框架,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角度选取22个具体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脆弱性函数模型结合状态空间法对2001-2015中国沿海地区1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的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测度并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各省份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从时间来看,各子系统脆弱性与耦合系统脆弱性时间差异显著。2001-2015年间,中国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指数呈现整体上升,局部突变的特性。脆弱性指数由2001年的6.735升高至2006的8.226,最后回落至2015年的8.126,整体呈现“倒U”型的发展趋势。经济子系统脆弱性的变化波动来看,大致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波动一致,社会子系统脆弱性与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均呈现整体下降,局部波动的特征。(2)从空间上看,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指数均值为0.708,属于中等脆弱状态。地区变差系数0.387,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南北低,中间略高的分布状态。经济子系统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省域“极差化”特征,出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橄榄形”空间格局,而社会子系统脆弱性呈现低与高占比较多,中间较少的特征;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区域差异较小,脆弱性程度较低缓。(3)海洋二三产业贡献率、海洋经济区位商、城镇人口失业率、单位养殖面积养殖产量、海洋灾害(风暴潮)面积是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影响天津“降脆”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以及环境管制力度弱,河北与江苏的涉海就业人数与海洋经济区位商是最主要障碍因素,辽宁、上海与山东应当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海洋灾害对浙江、福建、广东的威胁较大,福建、海南的渔业产值、人均海洋捕捞量是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