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于2011年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并整合社会各类资源,逐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然而鉴于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依然举步维艰。如何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进行评价,发现并解决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理论上讲,了解农村社会老年居民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期待(重要性)和绩效(满意度)的感知,是改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大多数农村老年居民对所提供的某项养老服务抱有很高的期待,而对实际情况的感知又不够满意,那就意味着,从满足农村老年居民养老需求的角度看,政府应该采取某些措施,来提升该项服务的供给能力。为此,笔者基于文献研究整理,以“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作为切入点,利用扎根理论针对青州市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访谈,初步构建了其社会养老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X(1);然后通过预调查获取数据,利用多种指标鉴别力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精炼筛选,进而确定了包括“社区环境建设、为老服务设施、经济支持状况、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和服务人员素质”等八个方面的青州市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X(2);并利用正式调查数据进行了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利用“重要性—满意度”绩差分析法和优先行动矩阵工具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以重要性维度为权重,构建了居民满意度指数模型,测算了青州市7个乡镇的社会养老服务居民满意度指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青州市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存在“为老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不能满足农村老年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和服务人员素质差”等问题,并对所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拓宽资金筹资渠道加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所有农村老年居民的医疗保健体系和培养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解决对策;同时,根据不同村镇居民满意度指数的分析,提出了提升青州市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满意度水平的激励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