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变革,不仅是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更是高校管理者必须审慎回答的问题。本文以某地方综合性高校(A大学)在文科学生成绩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以及比较法等高等教育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地方综合性高校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所进行的改革,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与教训。由于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评价手段又经常以其强大的反拨效应作用于教育实践(即人们一般所说的“指挥棒”作用),我们认为学生成绩的评价实际上最直观的反映了高校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质量等核心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之所以选择地方综合性高校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这些高校虽然大多数由其所隶属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地方财政提供办学经费,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本文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A大学系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办学定位是教学科研型的综合性院校,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另外,本文所说的文科专业学生在A大学指的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下辖的众多专业。本文通过调查和比较法研究发现,A大学在教育评价方面的做法与其它高校基本一样,实行教务处作为行政职能部门主管,各专业所在院(系)具体负责的二级管理机制。该校出台的关于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管理文件非常齐全,但是我们未发现该校出台任何针对文科专业学生成绩评价的管理文件。在具体的学生成绩评价的实践举措方面,我们发现A大学推行的试题(卷)库建设工作是其它高校所没有的,因此我们专门调阅了该校的相关管理文件和已经建设的试卷库。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校文科专业学生评价方式的现状,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以分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向该校10个文科专业4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收回288份有效问卷。通过分析该校教务部门存档的试卷库和调查问卷,我们总结归纳出该校的文科专业学生成绩评价的现状如下:(1)A大学学生考试评价采用了我国高校中最为普遍的考试评价方式,即采取“平时考核+阶段测试+期末考试”的方式;(2)A大学推行的试题(卷)库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全校未建设成功一门课程的试题库,仅建成了一些试卷库,而且尚未覆盖文件规定的所有核心课程;(3)该校的试题(卷)库全部用于期末考试的,但专业教师在处理平时考核和阶段性测试时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色,而这一做法反而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反映出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矛盾;(4)A大学非常重视期末考试的组织和监控,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课程考试管理规定,以促进考试评价的科学化。我们引入当代测试学理论对比分析A大学的考试制度后,提出我国地方综合性高校现行的学习成绩评价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此类高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机制没有体现文科专业的特色,表明文科专业的特征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学校不重视教师教育方面的投入,加之很多地方高校成立教育学院后,原来分布在各专业从事教材教法研究的教师大多数转到教育学院,使得许多教师在处理学生成绩评价问题时基本不是按照先进的教育学理论,而是凭直觉或经验随意处理;(3)考试评价观存在误区。高校比较强调考试的管理和评定功能,而对考试的教育功能弃之不顾,不利于培养和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形成;(4)目前文科考试中的试题考察的内容基本都是概念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多不过是对概念的简单运用,很难真正考察一个学生对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实际运用的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的考察;(5)考试评价的方式、结构缺陷明显,具体表现为考试方法单一和评价结构不完整;(6)考试试题很少结合地方的经济文化活动实际,以纸上谈兵为主。鉴于以上调查研究,我们在本文最后一章提出了改进地方综合性高校文科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一些设想,指出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发展性和地方特质的高校考试与评价原则,完善现有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本文提出的具体改革设想包括创新考试内容、建立健全考试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机制,以及建立符合文科学生学习特点的成绩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