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汉时期鱼鸟图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研究是探究社会历史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图像资料不仅可作为史学研究的补充,其本身也是思想史、文化史应当注意与研究的文献,对探究社会历史发展有重要作用。鱼鸟图作为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图像,在汉代大量出现,并流传至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观念应较为丰富。先秦秦汉时期是鱼鸟图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的鱼鸟图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鱼鸟图的发展脉络,梳理其象征意义的变化过程,分析其背后文化观念的演变,以及鱼和鸟之间的关联。先秦时期,鱼鸟图的演生有两条路径:一是单独的鱼纹或鸟纹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纹样组合成图,鱼鸟图成为其中一种组合;二是鱼纹、鸟纹与其它纹样组合的图像,受器形、作画篇幅等因素的影响,简化为只含鱼鸟的鱼鸟图。秦汉时期,鱼鸟图迎来繁荣期,鱼鸟纹与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建筑纹样等进行组合,并形成了特定的组合模式。这些组合模式在不同时期的象征意义不尽相同。先秦秦汉时期,鱼鸟图的象征意义有不同的发展走向,哲学意义、政治内涵、生活寓意都有涉及,即使在同一类寓意中,其也有多层次的发展。在哲学类意义中,鱼鸟图常体现先秦人民以阴阳生天地的宇宙观。器顶为鸟形,器底是鱼纹。用阳属的飞鸟象征天,阴属的游鱼象征地。鱼鸟互化模式则体现了先秦秦汉时期基于阴阳转换的时空观。鸟鱼互化本身,以及互化模式中表现的南北迁徙、四季变化都体现了基于阴阳的时空变化。墓葬中的鱼鸟图多体现了时人的生死观。鱼鸟作为载人工具出现,意味共载墓主升天;鱼鸟作为祥瑞图的一部分,象征仙界;刻有门阙或被雕刻在墓门上的鱼鸟图,有震慑邪祟以保升仙之意;具有交媾意义的鱼鸟图,象征长生成仙或后代昌盛;立鸟悬鱼图,有祈求墓主和后代富贵荣华之意。其中体现的死后成仙、“事死如事生”思想都是基于灵魂不灭的生死观,认为死亡只是身体即魄的消亡。鱼鸟图具有政治寓意。先秦时期,常以自然景物比附人事,诸子以鱼、鸟并举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至汉代,受同类相应观念影响,汉诗通过鱼鸟的生活状态,来类比臣民的生活状态,反映当时政治环境的优劣。汉赋则通过对自然鱼鸟的详细罗列,表达国家的物阜民丰,体现帝国的繁盛。鱼鸟图还具有生活寓意。先秦诗歌常以鸟食鱼隐喻男女情爱;《山海经》中鱼鸟同体的神鱼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对象;汉代鱼鸟图多刻有吉祥语,以求生活顺利、富贵高升。如肖形印上的“日利”、铜洗上的“富贵昌宜”等等。先秦至秦汉时期鱼鸟图的象征意义不断发展,先人根据当时的主流思想以及群体的实际需求,在舍弃或继承原有鱼鸟图寓意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鱼鸟图蕴含丰富内涵,源自于鱼、鸟具有多元的象征意义,可以比附男女、君臣、天地等等。在早期的宇宙观中,阴阳能生天地、四时、以及万物,政治民生都可以用阴阳五行观点来解释。为了证明阴阳五行的分类体系适应万物,动物也被纳入阴阳分类模式中,以证成模式本身的相关性原理。在这种阴阳模式下,万事万物是相关联的,阳鸟阴鱼可以用来比附各类人和事物。
其他文献
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顶层设计,我国的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度融合阶段。但是,在对有关媒体融合的认识与实践方面都仍有一些亟待克服的问题。"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阿尔都塞提出的"症候式阅读法",为深入分析媒体融合的深层结构、找出思想的"总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在"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可以从顶层设计、"特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新闻传播实践"三个方面把握媒体融合的"总问题",即
期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迅速完成规模扩张后,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回顾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为审视的视角,反思了高职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未来高职教育改革的措施。
期刊
从文本症候视角"阅读"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功能理论可以发现,阿尔都塞从总体上将意识形态功能区分为二:认识论功能和本体论功能。对于前者,阿尔都塞持批判性态度,但重要是针对马克思主义之前甚至同时代的各种虚幻的观念体系,他并不否定其它方法论上的培养和指示作用;对于后者,阿尔都塞持肯定性态度,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和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轨道。阿尔都塞认为,理论意识形态和实践意识形态共同致力于维护
期刊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组成部分,以极度抽象化的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分析。诗歌作为凝练的语言形式,遣词造句及谋篇布局在某种程度上与意象图式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本文提出意象图式达成语篇连贯的转变模型,并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例加以剖析证明,以期为语篇连贯及认知语言学交叉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期刊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理解是与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从三个方面批判了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辩证法原则:其一,阿尔都塞以外在性的实在论观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内在性的实在论观点;其二,阿尔都塞以统一性的"整体"结构批判了黑格尔的同一性的"总体"结构;其三,阿尔都塞以复杂性的辩证法模式批判了黑格尔的简单性的辩证法模式。由此,阿尔都塞在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同时,完成了
期刊
在中国的人伦道德文化传统中,强调的侧重点是家、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西方的传统道德教育,重视的是个体的地位、尊严和主张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可以说,“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而西方传统道德价值观倡导的是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追求和占有,中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都对各自民族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即使在当代也均有其值得继承和借鉴的合理因素。
期刊
阿尔都塞以反思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学解读模式为契机,以结构主义为基本方法论,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和斯宾诺莎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解析和重建。其重建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意识形态一般"概念,从功能角度剖析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机制,挖掘出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实践抓手环节,而且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从无意识层面掀开意识形态控制人们的真相,从微观视角拓宽了意识形态理论
期刊
在"人道主义"蔓延泛滥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下,阿尔都塞应论战的需要坚决地提出"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理论来反击利用人道主义来歪曲和损害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种种恶行。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认为,马克思思想的定位不应当是纯粹的反人道主义,而是向更高层次的人道主义回归的一个环节。通过解析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中的"理论"和"反"的真实内涵,从否定之否定的角度扬弃人道主义从而实现在马克思主
期刊
<正>一、课例分析《过零丁洋》是选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首爱国主义诗歌。宋末帝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军所掳,次年,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诗。首联回顾一生经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感慨悲凉。颔联用两个比喻对仗。颈联写当时处境,构思措辞巧妙。尾联笔势一转,道出自己视死如归的人生志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期刊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工业4.0"、"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近年来,工业控制系统通信网络被频繁攻击,本论文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的整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及服务,开展围绕智能制造和智能运维的安全研究需求,建立覆盖全生产线、以端侧接云的统一工业网络信息安全综合防护平台,满足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安全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