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文化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大学“场域”中文化资本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通过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本文将大学生所能占有或者能获取的主要文化资本划分为家庭文化资本、学校文化资本、班级文化资本、寝室文化资本四种类型。使用自编问卷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通过对数据的相关统计分析,检验研究假说。本论文共分四章,包括绪论、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研究的实证检验以及建议与对策。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只有在不同的年级分组下,大学生的获得的奖学金次数会具有显著差异。在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层面,父亲的职业类型只与专业必修课排名有显著相关性,且方向为负。在家庭客观化文化资本层面,藏书或字画与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家庭年均收入、书房、藏书或字画均与获得奖学金次数具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在家庭内含化文化资本层面,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与专业必修课成绩均具呈显著的正相关,父母的教育方式与专业必修课成绩排名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家庭氛围还与获得奖学金次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在学校客观化文化资本层面,文体活动和图书馆则与专业必修课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在班级制度化文化资本层面,班级制度、班级荣誉则与获得奖学金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寝室制度化文化资本层面,寝室制度与专业必修课成绩、专业必修课成绩排名均呈显著正相关;寝室荣誉与获得奖学金次数呈显著正相关。就影响显著性大小而言,家庭文化资本大于班级文化资本;班级文化资本大于学校文化资本;学校文化资本大于寝室文化资本。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树立正确的家庭文化价值观、加强大学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利用图书馆丰富大学文化生活和重视寝室荣誉制度建设等几个促进大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