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已成为当代决策研究的重要领域。科学决策研究得益于数学的发展,期望效用理论是决策研究中的标准化范式。由于过于理性和公理化,标准化范式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决策行为,描述性范式因此得以发展。近年来,进化论范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该范式强调研究的生态效度,与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促成了一门新的决策相关研究学科——神经经济学的出现。目前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中使用的情绪主要分为两类,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已有研究发现,不同情绪对决策存在不一样的影响,但在具体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上仍难有定论。本研究采用积极情绪中的快乐成分和消极情绪中的愤怒成分作为目标情绪,设计出两个实验以探讨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并分别对高低分被试进行了访谈。实验一研究了不同情绪下被试在风险决策任务上的偏好差异,并且探讨了性别因素对情绪体验强度和风险偏好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情绪诱发方法和另一种决策任务——概率决策,一方面探讨情绪诱发方法的效果差异,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情绪下被试的概率决策偏好的研究,分析被试的信息加工方式,探究情绪影响个体决策的机制。结果如下:1)不同情绪对个体风险决策影响存在差异,在积极(快乐)情绪状态下,被试倾向于冒险和概率决策;而在消极(愤怒)情绪状态下,被试倾向于风险规避和非概率决策。2)在愤怒情绪的体验上,男女差异显著,男性的体验较女性的体验更为强烈,在快乐情绪体验强度上则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情绪状态下,男女被试在风险决策偏好上不存在差异。3)语义情绪诱发法和影片情绪诱发法在诱发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异。4)半结构化访谈结果验证了实验中的研究结论。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及访谈研究,本研究做出以下推论:积极(快乐)情绪下个体倾向于概率决策说明个体具有控制加工取向(理性决策),个体在理性决策条件下具有风险偏好特征;消极(愤怒)情绪下的被试倾向于非概率决策说明个体具有自动加工取向(非理性决策),个体在非理性决策条件下具有风险规避特征。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具体情绪对决策存在不同的影响,并且对情绪影响决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未来仍需要大量研究以进一步的发现和了解情绪影响决策的方式和机制。此外,应从神经水平上加强情绪影响决策的脑机制研究,对自然情境中生活决策的现场研究或跟踪研究亦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以增强研究的生态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