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草净降解菌Pseudomonas sp. DY-1的降解机制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扑草净(Prometryn)作为一种典型的三嗪类除草剂,因其杀草谱广、高效且药效持久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农田中即便是微量的扑草净残留也会对后茬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抑制作物生长,最终导致减产,严重时可造成绝收。因此,扑草净的过量施用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程度取决于后茬作物对扑草净的敏感程度。此外,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扑草净也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一系列由扑草净残留引起的问题己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生物强化是以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为核心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因其高效、无污染、低耗能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报道了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降解扑草净的微生物,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降解菌株的筛选与降解途径的分析,关于微生物中与扑草净降解相关的功能基因仅有三嗪水解酶(TrzN)的编码基因被报道,可见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此外,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以及生物强化技术尚未被用于扑草净降解菌株的研究。因此,阐明扑草净的微生物代谢机制、鉴定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挖掘降解菌株基因组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分析在生物强化过程中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为扑草净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为研究其它三嗪类除草剂降解机理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高效扑草净降解菌株Pseudomonas sp.DY-1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研究了菌株DY-1的最适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菌株DY-1的最适降解条件为32.6℃,pH 7.9,接种量为5.8%。在该优化条件下,菌株DY-1在40 h内可将浓度为50 mg/L的扑草净降解完全。此外,对菌株DY-1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菌株不仅可耐受并降解浓度高达500 mg/L的扑草净,同时其在NaCl浓度为1000 mg/L的高盐浓度下仍然具备降解活性。在菌株DY-1以其它三嗪类除草剂为底物的降解谱实验中,观察到菌株DY-1对西草净(Simetryn)、敌草净(Desmetryn)、莠灭净(Ametryn)和嗪草酮(Metribuzin)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对菌株DY-1降解扑草净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进行鉴定。检测到3个保留时间分别为8.07 min、12.93 min和8.4 min,质荷比分别为258 m/z、274 m/z和212m/z的产物峰。根据扑草净的分子结构特征,结合各化合物的特征碎片离子峰,将这3个产物分别鉴定为扑草净的亚砜、砜和羟基衍生物,并由此推测了菌株DY-1降解扑草净的主要途径。在降解过程中,扑草净首先被氧化生成亚砜扑草净,再经由第二步氧化作用生成砜扑草净,最后水解生成终产物2-羟基扑草净。采用PacBio RS II测序平台对菌株DY-1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将所得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对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注释分析。菌株DY-1的基因组大小约为5.89 M,包含1个环状染色体和1个质粒。该基因组的总GC含量为62.94%,共含有5543个基因,平均长度为942 bp;含有71个tRNA,16个rRNA以及4个ncRNA。采用全基因组挖掘技术分析了菌株DY-1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菌株DY-1的染色体中包含多种参与环境胁迫响应和有毒物质抗性等有利于菌株适应外界环境的基因,这些基因对细菌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菌株DY-1全基因组注释信息为基础预测了可能的扑草净降解基因。该基因全长1530bp,编码509个氨基酸。经多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为一种Ⅰ型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aeyer-Villiger monooxygenases,BVMO),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H37Rv中的乙硫异烟胺单加氧酶Eth A具有52.67%的同源性。以菌株DY-1基因组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全长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重组菌经IPTG诱导和Ni-NTA柱纯化后,SDS-PAGE显示所得特异性条带大小约为60 k Da,与预计结果相符。使用纯化蛋白与300μM扑草净溶液配置反应体系进行反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验证,结果显示反应进行1 h后该蛋白的扑草净降解率可达80%左右。借助λ-Red重组酶系统进行的基因敲除实验表明,敲除株在反应开始的10 h内几乎无法检测到降解活性,表明该基因在菌株DY-1降解扑草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基因可被鉴定为新的扑草净氧化酶编码基因。将菌株DY-1投加到含有50 mg/kg扑草净的土壤中以构建扑草净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系统,21 d后检测到土壤中扑草净的降解率为78.1%。该菌株应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扑草净降解效果受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菌株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菌株DY-1在温度为30℃,土壤含水量为20-30%,接种量为1×108 CFU/m L的条件下可达到其最佳降解效果。此外,外源营养物质的添加也能够促进土壤中扑草净的降解。使用菌株DY-1的培养液对受扑草净药害的玉米幼苗植株进行灌根试验,处理10 d后观察到玉米植株长势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该菌株对扑草净的药害具有明显的解除作用。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生物强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投加菌株DY-1促进了扑草净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投加菌株所属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成为体系中的优势种群,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对扑草净的耐受与降解能力。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皮肤损害,部分患者报告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的重新激活,这可能与SARS-CoV-2感染导致的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日,我们还注意到接种COVID-19疫苗后出现带状疱疹的报道。目前,关于COVID-19、COVID-19疫苗和带状疱疹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
抑郁是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以往横断研究表明同伴依恋作为保护性因素可以降低青少年抑郁,但关注青少年抑郁与同伴依恋之间是否存在双向关系的研究较少且未区分个体间效应和个体内效应。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克服了传统交叉滞后模型(CLPM)无法分离个体间变异的不足,能够真正地在个体内水平上揭示变量间的双向预测效应。鉴于此,本研究以山东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为被试(N=651, M年龄=
父母外出务工所导致的亲子分离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留守青少年经历抑郁症状的概率。虽然与父母长期分离,但是留守青少年与父母之间依然存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的联结(例如,远程沟通、父母回家探望时的面对面沟通等)。在这一背景下,亲子分离和亲子联结如何作用于留守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展,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留守家庭中的亲子系统与个体抑郁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652名青少年进行间隔两年的追踪研究,通过交叉滞后的方法探讨信任感、亲子冲突和青少年抑郁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基于理论建立的四种模型之中,稳定性模型、症状驱动模型、情感驱动模型及素质-应激模型中,其中修订后的情感驱动模型的拟合最好,意味着先前的信任感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信任感和青少年抑郁,先前的抑郁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青少年抑郁,而先前的抑郁不能显著地预测随后的信任感,先前的亲子冲突可以预测随后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通常伴随着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等表现,其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持续的消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抑郁具有代际传递性,即父母抑郁会增加子女罹患抑郁的风险,但其中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澄清。抑郁代际传递整合模型(The Integrative Model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Risk to Children of Depr
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四个维度。既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具有重要影响,但心理资本"怎样"影响(中介机制)以及"何时"影响(调节机制)青少年的抑郁仍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拓展—建构理论"和"压力—缓冲模型",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检验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
目的了解青少年女同性恋人群抑郁状况,并分析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女同性恋抑郁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7—12月,由北京Lespark组织(女同性恋组织)联系并招募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160名青少年女同性恋中,报告有抑郁症状的占56.9%(91人);总社会支持得分为(58.25±13.39)分,领悟社会支持高水平者占45.6%(90人),其中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
光与影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元素,利用与把握空间中的光与影始终是优秀设计师追寻的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经典设计案例中的光影营造与调控方法,讨论现代建筑大师设计光与影的独特处理技巧。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总结、案例剖析与图示分析等方式,分析建筑的形式会对空间中光影变化产生如何的影响,试着探讨建筑中光影与建筑空间氛围的关系。本文首先在理解自然光、光与影、建筑空间氛围等概念的基础上,结
抑郁认知理论认为,抑郁个体具有自我评价的消极偏向,这种评价是在第一视角下进行,而个体通过他人视角对自己的评价则是在第三视角下进行。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对自我评价的第一、第三视角进行探讨。此外,以往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将母亲表征为自我的一部分,但抑郁个体在母亲视角下的自我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抑郁倾向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在第一、第三视角下是否具有一致性。实验1招募60名被试(抑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对397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P<0.05);②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③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症状中的中介作用中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通过负性生活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