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创刊于上海,是新中国第一本畅销全国的电影刊物。创刊不久,《大众电影》就以它活泼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追捧,在积极推广国产进步影片、苏联影片,抵制英美帝国主义影片、建立新中国电影舆论阵地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大众电影》第一任主编,梅朵凭借丰富的编辑经验和对文艺工作的热爱,在《大众电影》初期的成长阶段贡献了许多力量,是《大众电影》的灵魂人物。而《大众电影》生存的50年代正是中国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代中生存的个人和刊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本文以1950年到1955年的《大众电影》杂志为基础,以《大众电影》办刊地点和内容风格的变化为线索,结合时代背景对《大众电影》初期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和阐释,探究主编梅朵与刊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了解特殊历史环境中人的思想、行为、经验对刊物的影响的同时,也通过刊物的发展变化呈现这一历史时期中人的思想转变和历史选择。本文通过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在与同时期的刊物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梳理和分析《大众电影》一经问世就受到欢迎的原因,从而对《大众电影》创刊初期所处时代背景、历史传统和主编梅朵的能动作用有较详细的了解。第二章,从历史经验的借鉴、大众趣味的转变、影评阵地的建立和自由的工作环境四个方面,对上海时期(1950-1951)《大众电影》的特点、作用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从而展现梅朵在《大众电影》创刊前两年中的贡献和作用。同时为北京时期(1952-1955)《大众电影》风格的改变和梅朵本人思想、地位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第三章,对政治环境、办刊地点、编辑人员改变之后的《大众电影》在内容、风格上的转变进行研究,同时关注主编梅朵的际遇、思想的转变和其在转变过程中对《大众电影》发挥的能动性作用。通过对迁京之后的《大众电影》风貌变化的分析,呈现像梅朵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时代环境中的努力、挣扎、调适及其无奈的历史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