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朵与《大众电影》(1950-1955)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创刊于上海,是新中国第一本畅销全国的电影刊物。创刊不久,《大众电影》就以它活泼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追捧,在积极推广国产进步影片、苏联影片,抵制英美帝国主义影片、建立新中国电影舆论阵地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大众电影》第一任主编,梅朵凭借丰富的编辑经验和对文艺工作的热爱,在《大众电影》初期的成长阶段贡献了许多力量,是《大众电影》的灵魂人物。而《大众电影》生存的50年代正是中国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代中生存的个人和刊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本文以1950年到1955年的《大众电影》杂志为基础,以《大众电影》办刊地点和内容风格的变化为线索,结合时代背景对《大众电影》初期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和阐释,探究主编梅朵与刊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了解特殊历史环境中人的思想、行为、经验对刊物的影响的同时,也通过刊物的发展变化呈现这一历史时期中人的思想转变和历史选择。本文通过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在与同时期的刊物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梳理和分析《大众电影》一经问世就受到欢迎的原因,从而对《大众电影》创刊初期所处时代背景、历史传统和主编梅朵的能动作用有较详细的了解。第二章,从历史经验的借鉴、大众趣味的转变、影评阵地的建立和自由的工作环境四个方面,对上海时期(1950-1951)《大众电影》的特点、作用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从而展现梅朵在《大众电影》创刊前两年中的贡献和作用。同时为北京时期(1952-1955)《大众电影》风格的改变和梅朵本人思想、地位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第三章,对政治环境、办刊地点、编辑人员改变之后的《大众电影》在内容、风格上的转变进行研究,同时关注主编梅朵的际遇、思想的转变和其在转变过程中对《大众电影》发挥的能动性作用。通过对迁京之后的《大众电影》风貌变化的分析,呈现像梅朵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时代环境中的努力、挣扎、调适及其无奈的历史宿命。
其他文献
创刊于2008年的《上海书评》继承了东方早报的优秀特点,又嫁接新时期的新闻特质,形成了文化副刊的全新特质。本文说明了《上海书评》作为文化副刊的创刊背景、作者选择、读者
近几年,我国高校愈加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也特别需要创新和转变,否则也难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Fe2O3含量在05%范围内的CaO-MgO-Al203-SiO2(CMAS)玻璃的析晶行为及动力学。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其物相结构。结果表
通过对4330例次血液透析中出现地60例次血管通路并发症的临床回顾,证实了不同性别、年龄,血管通路形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并对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血管通
21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和强大引擎。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工资水平正在普遍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劳动力供给逐渐下降已
在高功率光纤激光焊接厚度为12mm的SUS 304不锈钢板的过程中,熔池无法在其自身重力、表面张力、蒸气反冲力等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熔池内液态金属流动剧烈,使得穿
文化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容忽视,与语音、词汇、语法相比,文化的教学相对欠缺,本人有幸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再韩国的龙仁高中进行实习,在韩国,对外汉语教
陈慎言,报人兼通俗小说家,《华光》月刊主编,《中华新报》、《社会杂志》、《社会月报》、《北京日报》副刊主编,《公言报》、《社会报》、《星报》编辑。曾在北京、上海、青
荧光化学传感器是指与被检测的离子或分子相互作用时能够发出荧光信号的分子器件。荧光化学传感器之所以受到人们欢迎,是因为它们很容易发出荧光信号易于观察;因为荧光信号非
COSO框架体系是国际普遍认同的内部控制体系,各行各业纷纷以此为依据构建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各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依据。结合COSO框架尝试从内部环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