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GVHD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实体瘤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的开展,给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仍是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引起移植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cGVHD)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尚无系统、有效的策略。究其原因是我们对cGVHD的发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为了能更加深入理解cGVHD的发病机制,寻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新方法,首先要根据实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和建立适合的cGVHD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临床移植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MHC)不匹配移植方式确实增加了发生cGVHD的可能。然而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匹配的兄妹间移植仍有近40%的患者发生cGVHD。因此,为了寻求一种更接近临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综合症的动物模型,我们选择MHC匹配,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s, miHAs)不匹配的小鼠建立cGVHD动物模型,并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新措施。[方法]:以近交系8-12周的雄性DBA/2H-2d为供鼠,近交系8-12周雌性BALB/cH-2d小鼠为受鼠,移植前受鼠接受60Co 5.5 Gy全身照射的预处理,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移植组(B、c组)分别经尾静脉输注5×107个脾细胞/只、10×107个脾细胞/只,对照组(A组)输注0.5ml RPMI1640培养液。观察指标:①每周采血一次,观察造血重建情况;②实验终点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植入情况;③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并于移植后14天开始每3天进行一次评分;④实验终点观察小鼠的病理变化并评分,根据病理结果,判断小鼠的成模率。⑤实验终点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cell-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umor necrosisfactor family, BAFF)的含量。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用Mean士SD或中位数表示,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临床评分和病理学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患病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表示,并用log-rank检验,定量资料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以a=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水准。[结果]:①造血重建检查:各组小鼠在移植4周后白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移植组恢复相对缓慢;②植入情况检测:对B、C组小鼠进行外周单个核细胞的染色体检查,均为混合嵌合体;③cGVHD临床评分:A组均未出现cGVHD的临床表现,B、C组小鼠出现cGVHD临床表现,两组的临床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病理学改变评分:A组病理学检查未出现cGVHD表现;B、C两组出现cGVHD的病理学改变,但是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病理学评分判断各组小鼠的患病率分别为0%、60%、80%,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ELISA检测BAFF和抗dsDNA:患病组小鼠的血清BAFF和抗dsDNA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患病组小鼠血清BAFF和抗dsDNA之间有关联性。[结论]:1.MHC相合的DBA-2(H-2d)、BALB/C(H-2d)小鼠分别为供、受鼠,受鼠经60Co 5.5Gy全身照射预处理后,输注供鼠脾细胞5×107个/只和10×107个/只,均可以诱导出cGVHD小鼠模型,但是5×107个脾细胞组小鼠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表现更为稳定,而且实验小鼠生存率高,可以作为理想的MHC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GVHD小鼠模型。2.患病小鼠血清BAFF含量伴随cGVHD的发生而升高,提示异常表达的BAFF与cGVH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为cGVHD发病机制和诊治新方法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不同部位原发性小肠腺癌(十二指肠腺癌、空回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2.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hymidiylate synthase,TS)、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2月-2009年1月收治的1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