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汉语儿童称呼语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核心语料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3532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儿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重要课题,致力于儿童语言语音、语法、语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基于心理学的儿童语言能力研究也取得瞩目成绩。从语用的角度来探讨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集中精力所作的一项有意义的研究,本文将通过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中3—6岁儿童语言交际行为,从儿童语言行为中的称呼语角度切入,研究儿童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的称呼语所具有的语用功能,分析儿童在不同语用环境下的韵律特征,并与成人称呼语作对比研究,总结出在特定阶段儿童在使用称呼语时的语用能力和儿童语言发展状况。  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在概括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称呼语进行了分类,并将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为言语行为中的称呼语,将语料中的称呼语作了定量分析之后讨论了3—6岁儿童称呼语的句法分布,对称呼语的句法环境作了细致的分析。第二章首先单独分析了句内称呼语的语用功能,接着从交际目的与社会角色深入分析了儿童称呼语的语用功能;最后通过转写语料以及儿童在自然语言状态下的录音语料分析了在特定语用环境下儿童称呼语的韵律特征。第三章首先对《新编辑部故事》中的语料对成人称呼语作了定量分析,并讨论了成人称呼语的语用环境及功能,最后将成人称呼语与儿童称呼语作了数量、类型、功能方面的对比。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前面几章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说明本文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恩施土家语作为恩施土家族最重要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恩施土家族得以确定的政策依据和科学依据,是构成恩施土家族和其他民族差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恩施土家语既是一种民族语言又是
本文从日本近现代文艺作品与日本古典文艺作品的巨大差异中,找到其美学表现方式的显著特征——极致性,并对“极致美”这一概念在美学范畴上给予理论界定。指出“极致美”是从表
本文对张艺谋电影美学形态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张艺谋是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求新求变”电影导演,他执导的影片总是能与时代文化语境构成某种巧妙而又必然的对话或互文性
本文在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两章对现代汉语频率副词“常常、经常”、“频频、屡屡、连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第一章在对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的定义重新认识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