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黄连与鸦胆子油祛除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的实验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789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提取方法的斑蝥黄连药液与不同剂量鸦胆子油的混合药液的有效成分对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的祛除作用。探讨斑蝥、黄连与鸦胆子油治疗功血的机理及黄连能否减轻斑蝥毒性。为临床应用于治疗功血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7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双侧卵巢摘除对照组;C模型对照组;D组水煎取斑蝥黄连药液与鸦胆子油混合液小剂量组;E组水煎取斑蝥黄连药液与鸦胆子油混合液大剂量组;F组醇提取斑蝥黄连药液与鸦胆子油混合液小剂量组;G组醇提取斑蝥黄连药液与鸦胆子油混合液大剂量组。A组仅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B组双侧卵巢摘除术组。余各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给予雌激素花生油隔日肌注,连续两周,造成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C组造模后宫腔内注射生理盐水。D组、E组、F组与G组造模后分别给予宫腔内注射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剂量的药液,分别于注射药物后48h、72h、96h处死,称取大鼠体重、子宫湿重,计算子宫指数,取子宫标本固定,进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   实验结果:   1.不同工艺剂量斑蝥黄连药液与不同剂量鸦胆子油的混合药液的有效成份对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显著祛除作用(P<0.01),且有不均匀剥脱现象。   2.模型组动物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1)。各用药组大鼠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   3.各用药组间相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4.子宫内膜组织光镜观察结果表明: (分别从粘膜上皮、腺体、间质、血管、肌层及浆膜层进行观察)   (1)斑蝥、黄连与鸦胆子油混合药液对子宫内膜有祛除作用,不同工艺、不同剂量的该混合药液对大鼠子宫内膜的祛除作用无差异。   (2)与前期实验结果相比,本实验较相同工艺剂量斑蝥黄连提取液实验组多加入单味药鸦胆子,根据实验结果表明,小剂量水提斑蝥黄连加鸦胆子药液即对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大鼠子宫内膜有祛除作用并导致肌层坏死。   (3)分别于48h、72h、96h处死动物,子宫内膜祛除作用无差异。各组48h处死的动物,子宫粘膜层均消失,并有肌层破坏现象。   (4)醇提斑蝥黄连加鸦胆子油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大鼠子宫壁均坏死达浆膜层,出现子宫壁全层坏死。   结论:   1.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剂量的斑蝥黄连提取液与鸦胆子油混合液对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大鼠的子宫内膜均有祛除作用,但有不均匀剥脱现象,提示临床上用药应尽量使药物在宫腔内均匀分布。   2.各用药组对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大鼠的子宫内膜祛除作用无差异,均破坏子宫内膜深达肌层,且肝肾毒性较大。考虑安全有效用药问题,斑蝥与鸦胆子油合用治疗功血,应做进一步的研究,建议临床不宜采用斑蝥与鸦胆子油合用。   3.斑蝥解毒不宜用黄连,本次实验与前期实验均表明:黄连不但没有减轻斑蝥的毒性,反而增加了其肝肾毒性。建议临床用斑蝥治疗功血不宜加入黄连。   4.分别于用药后48h、72h、96h处死各组动物,各组药物对子宫内膜祛除作用无差异,各组48h处死的动物,子宫粘膜层均消失,并有肌层破坏现象。建议临床用该类药治疗功血应严格掌握用药时间。   5.水提与醇提工艺均可达到子宫内膜祛除作用,相同作用时间下醇提药液工艺较水提药液工艺提取的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强,导致动物模型子宫壁全层坏死,并且有较显著肝肾功损害。因此,建议临床制药使用水提工艺。
其他文献
目的验证裴氏参芪三黄汤治疗气不摄血型I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广裴氏参芪三黄汤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从而达到造福ITP患者的目的。方法将60例气不摄血型ITP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
目的: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各种房颤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障碍。更甚者能引发中风、心力衰竭等常见并发症,本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都相对较高,可视为死亡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通过对脑梗死组不同中医证候中血清Hcy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初步探讨血清Hcy水平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