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的出现,意味着物体作为媒介而出现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物联网承载的文化属性不言而喻。从传播学的角度探究物联网的文化传播属性,不仅是了解物联网时代文化景观的必然需求,也是把握人自身在新媒介中的延伸,了解物联网作为媒介组织和生产的新范式,厘清物联网中技术、身体和媒介之间相互关系的客观需要。物体通过物物相联的方式进入到信息网络体系之中,物体的位置成为确认其存在并产生意义的关键点,物体通过位置的确认和变化构建信息传播的基本结构,并影响到人们的社会角色、人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实现其媒介作用。在物联网中,物体通过技术文化和思想文化两个层面呈现自身。在技术文化层面,物联网意味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尽管物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但它在一定意义上使人重回真实。在思想文化层面,物体作为媒介,标志着媒介形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新的文化特性:信息的易感与难知、媒介的开放与平等、物体的公共性与商业性并行等等,同时,物体还负载着人们的价值理念,通过物联网传播体系之中的人际交往形式、意识形态表现及身份差异,体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发展变迁和人类进步的价值趋向。人们对物联网文化属性的体认,以物体建构的社会空间为前提,人们通过物体进入社会空间,并在物体影响下的日常生活中,达成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建构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物体建构的社会空间成为信息传受主体的生存场所,物体通过其符号化功能,呈现着人类社会的情感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