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行为在刑事诉讼证明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似行为,从字义上理解,是指在某些方面存在某种相似属性的两个或者多个行为。相似行为在英美法系中是一种重要的证据种类,在刑事诉讼证明中发挥着独特的证明作用。在我国理论界,相似行为常依赖于品格证据存在,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也就没有获得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在司法实践中,法庭上会频繁提到相似行为,在一定情形中,相似行为还发挥着重要的证明作用。但是,我国并没有设立相关的适用规则,对相似行为的认识也不一致,这限制了相似行为在刑事诉讼中证明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试图对相似行为进行全面研究,以期规范其适用,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证明作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共约三万二千字,从四个方面对相似行为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第一部分为相似行为的概述,主要包括相似行为的概念、相似性的界定,相似行为作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理论基础、证据功能,相似行为与品格证据的关系。本文认为刑事诉讼中的相似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先后实施的在行为方式、行为对象等方面存在相似性的多个行为,相似性是指犯罪嫌疑人先后实施的两个或多个主体行为或者相关行为在重要特征上的一致性。相似行为证明案件事实有其心理学和概率论方面的理论基础,并且相似行为的适用只要符合其客观的证明机制,具备符合一定条件的相似性,并且证据对象在案件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就与当前案件或者待证事实相关。因此,相似行为作为一种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相似行为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功能,需要严格限制其适用的条件,规范适用。最后,相似行为作为证据是独立于品格证据而存在的。第二部分为相似行为在英美国家诉讼证明中的适用现状,主要包括适用方式、可采性以及相似行为本身的证明问题。相似行为作为证据如何适用在英国和美国成文法中都有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太过宽泛,并不能完整呈现相似行为在诉讼证明中适用的具体问题,必须结合判例去寻找答案。首先,在证明方式上,相似行为有着与品格证据截然不同的证明方式,即非品格适用。其次,根据成文法和相关判例,相似行为的采纳条件主要包括证明对象和采纳标准两个方面。英美国家相似行为证据的采纳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紧到松的过程。最后,根据判例,相似行为本身的证明标准是优势证据,而不需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第三部分为相似行为在我国刑事诉讼证明中的适用现状。相似行为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明示适用和默示适用两种方式。明示适用主要包括证明被告人的主观故意、佐证证言的真实性、用于反驳辩解以及多个相似行为之间形成印证,以使每一行为得到证明。默示适用中,虽然法院没有明确提出采纳相似行为作为证据,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证据对增强法官心证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通过对我国实践现状的观察,相似行为的证明价值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其在刑事诉讼证明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经常忽略相似行为作为证据的采纳条件。总之,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相似行为作为证据的采纳具有粗放性的特点。第四部分为相似行为在我国刑事诉讼证明中的适用规则探讨,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本部分主要提出,首先要正确区分相似行为和品格证据的证明方式,厘清其与推定的关系;其次,相似行为并没有适用范围的限制,但是通过观察,相似行为作为证据在毒品案件和性犯罪案件,尤其是性侵未成年案件中有较为广泛的适用。再次,关于相似行为作为证据的证明作用,主要有证明主观故意、反驳辩护、有效弥补印证不足以及提供一种认定案件事实的新角度。另外,无论是将之前的相似行为作为证据证明之后的待证事实,还是将之后的相似行为作为证据证明相似行为发生之前的待证事实,相似行为证明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案件的证据状况,二是相似程度。复次,相似行为作为证据时,对相似行为本身的证明应当采用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证明责任应当由检察机关承担。另外,相似性条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的案件中,对相似性的要求也不同,也就是说,相似性条件与案件本身的证据状况有关。最后,还需相关的保障措施,保证相似行为证据的合理适用,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镇街一级的安全生产执法是解决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点多面广难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创新基层治理工作,实现执法下沉的重要方式。然而,受限于人员编制、社会认可度、执法水平、体制机制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安全生产基层执法工作未能取得期望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执法人员的素质提升需要稳定的执法队伍和长期的培养,镇街当前的人员结构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另一方面,执法程序的繁琐和行政败诉的风险也让缺乏实践经验的基层执法机构
监察体制改革对国家权力横向配置结构做出新的调适,实现国家反腐资源的高效整合,足可谓反腐斗争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但在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的背景下,以自侦案件为基础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却遭遇发展瓶颈。回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质疑,平息学界争论;选择存续模式,平衡路径依赖与变革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制度完善,实现制度效用最大化,成为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在肯定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存续的基础上
新冠肺炎的传播严重阻碍了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发展,消费者对他们购买的产品和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由简单的解决温饱型逐渐向高质量多样性型转变,故建立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管控方案,对保障我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属于疫情长期化和常态化阶段,要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预测并要重视管理上的漏洞,这对于确保生鲜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和推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高
风险无处不在,无数家庭可能因为经济支柱的早逝而遭受沉重打击;因为养老金的缺失而失去老年生活保障;因为疾病而使家庭陷入困顿;因为意外或灾害而使家庭破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以及保险业自身的快速发展,通过保险购买来转移家庭成员人身风险的方法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但在险种配置方面,很多家庭还缺乏一定的认知。人身保险按照险种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三者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充,可以为家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周延性均有增加,这使得敲诈勒索罪的行为类型更为多样。然而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均未明确区分“事出有因”型敲诈勒索行为与“无前因”型敲诈勒索行为,这导致“事出有因”型敲诈勒索行为的司法认定缺乏统一明确标准。近年来,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与此相关且引发社会关注的案件,如某知名演员吴某因婚外恋问题而遭到敲诈勒索的案件。对此,本文认为应当以大量判决和相关理论为基础,区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引领产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在增长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存在发展难题。在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时代契机下,中西部多地把承接高技术产业作为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产业转移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再配置过程,是高技术产业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中,高技术产业承接效
伴随着反垄断法实施的深化,反垄断诉讼也日渐常态化。由于反垄断诉讼有着独特的经济学知识构造,这也为专家辅助人意见的适用提供了空间。专家辅助人制度不仅增强了当事人的质证能力,弥补了法官的专业知识短板,也有助于庭审的实质化运作。考察我国的制度现实,现行《反垄断法》尚未对专家辅助人参与反垄断诉讼作出规定,在反垄断领域唯一的依据是2012年最高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规定》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社会流动性日趋下降,阶层固化日渐严重,农村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这种低效的社会流动阻碍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现有研究收入代际流动和贫困代际传递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对代际收入弹性的测度上,针对影响因素的探究,则主要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进行分析。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具备天然的风险保障功能,能够弥补风险发生时居民的自付医疗支出和灾难性支出,提高贫困群体化解风险的能
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提出了认识论断裂学说,该学说直到现在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本论文分五部分来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学说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的引言主要是对选题缘由及意义进行分析,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来初步理解“认识论断裂”。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论证是否存在“认识论断裂”的问题上,而国外学者对“认识论断裂”的研究更早、更深刻,成果比较多,有很多
苗木库存统计作为苗木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为苗木生产计划提供决策数据。目前苗木库存统计主要依靠人力完成,存在效率低和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急需研发自动精确统计苗木库存的系统。本文以云杉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云杉图像的获取、拼接、分割和计数这四个方面说明基于云杉可见光图像的计数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选出并标注了470幅云杉航拍图像并利用SIFT算法实现了云杉图像拼接。本文分析了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与图像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