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扫路机是一款集路面清扫,垃圾回收与运输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清扫设备,垃圾吸拾与输送、快速有效沉降分离是吸扫式扫路机的关键技术;而吸嘴与垃圾沉降箱是两大核心系统的主要部件,对吸嘴与垃圾沉降箱研究可以提高两大系统的工作性能。本论文重点对吸嘴与沉降箱进行研究,并得到对其设计的一些指导结论。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为了提高电动扫路机吸尘效率,利用CREO、ANSYS-Fluent等软件对吸嘴流道模型进行建模与流场分析,讨论吸嘴初始模型内部流场分布规律,找到其内部不能达到设计标准的结构,对吸管倾斜角与前挡板倾斜角提出参数优化方案,并对吸嘴进行气固两相流分析,得到砂粒粒径、风机负压对吸尘效率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吸管倾斜角在55°、前挡板倾斜角在65°时吸嘴内部流场更加顺畅,系统能量损失较小;在风机负压一定时,吸嘴吸拾效率随砂粒粒径增大而减少,砂粒粒径不变时,吸嘴吸拾效率随着风机负压值增大而增大;最终在满足吸嘴吸尘效率的前提下找到风机提供最优负压值。为了提高电动扫路机沉降效率,对垃圾沉降箱进行参数化建模与流场分析,讨论沉降箱内部气流速度分布规律,找到其内部影响风速分布的结构,挡板1位置参数与高度提出参数优化方案,并对沉降箱进行气固两相流分析,得到不同砂粒群沉降轨迹、并对比优化前后沉降箱对不同粒径砂粒沉降效率。结果表明:挡板1位置参数在460mm、高度为55mm时,沉降箱中底部气流速度更小,沉降箱内部流场流速更加均匀,更加适合砂粒沉降;对于混合砂粒群垃圾沉降箱沉降箱能对大于0.1mm混合砂粒群进行有效沉降,砂粒粒径小于0.3mm时,优化后的沉降箱比优化前的沉降箱沉降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能量损失明显减少。通过完成样车的试制,接着对扫路机进行实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负压风机能够为吸管提供足够负压来吸拾大型垃圾;电动扫路机能满足行业要求,可以将大于15mm混合砂粒进行吸拾;吸嘴关键位置实验对吸嘴主进风口关键点静压值、风速大小与仿真数据对比,得到误差在规定范围内,说明模型有效,仿真结果在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