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钟书先生的代表名作《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其英文译本由美国作家兼翻译家珍尼·凯利(Jeanne Kelly)和美籍学者茅国权(Nathan K. Mao)合作译出,并于1979年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海外汉学界中反响甚为热烈,被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Association)评选为1980-81年间的卓越学术著作。进入新世纪后,美国纽约新方向(NewDirections)出版公司在杨绛女士的授权下,于2004年对《围城》英文本进行了再版发行。英国企鹅现代经典文库(Penguin Modern Classics)则于2005年将其印行收入平装本普及文库,和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等作品并列,成为英语世界的一种文学范本。从海外汉学研究圈逐渐步入大众文化市场,《围城》在英美国家的成功译介为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输出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围城》英文本的相关研究仍然局限在语言操作层面之上,而较少有人真正从文化译介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尝试从译介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通过考察《围城》英文本的翻译策略及其在英美国家的推介模式,探究《围城》英语译介的主要特点。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方法,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围城》英文本的翻译策略以及推广和传播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分布如下:引言部分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提出了全文的理论基础,对主要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围城》英文本在英美国家的接受,包括出版概况、相关文学评论以及在世界文学选集中的收录情况。第二章从两位译者的“海外学者”身份入手,分析《围城》英文本的翻译策略和具体翻译方法,以及文本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信息的扩伸和变形现象。第三章将《围城》英文本在英美国家的传播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分析不同传播阶段中的赞助人因素的操纵作用。文章结语部分对《围城》在英美国家的译介特点进行总结,指出《围城》英文本的译介经验为中国文学作品对外输出提供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