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整理是国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我国土地整理正在从数量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建设用地的整理成为土地整理的必然趋势。虽然目前在旧城改造、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中存在类似建设用地整理的环节,也有关相关的研究,但建设用地整理的内涵没有得到整体的体现,我国建设用地整理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其难点、重点、战略发展思路和具体推进策略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作为国土资源部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针对我国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需求和已有基础,从国外大量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出发,通过综合性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动态分析,从已有的实践基础和制度基础出发,提出建设用地整理的概念、难点、思路、实施方法和战略。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我国建设用地整理是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按照整理计划,在政府组织或配合下,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地块的整合改造,达到土地集约利用或地区综合环境改善目的的过程。建设用地整理是推动存量土地进行流转和改造从而实现更合理、高效率利用的一种手段。
从国家的法规制度演进历程和地方具体实践行为的变革来看,保护公众和相关产权人的利益,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鼓励整理过程中的公众以及原有产权人的参与,发挥多方积极性推进建设用地整理,成为未来具体制度设计的总体要求。在此要求上,从鼓励民众参与、清晰产权、加强立法、细化操作程序、健全组织机构等角度完善现有的各种城市建设用地整理的模式。
从可持续性、整理潜力和国家政策要求来看,未来我国建设用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上,主要通过进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在有效的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同时,利用土地流转的方法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从而起到保护耕地的作用。紧密结合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了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一整套具体措施:加强规划管理,建立挂钩周转指标,拓展国家投资的资金渠道,建立以项目区为单位的管理方式,设立试点总结经验。
未来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区域在小城镇和城乡结合部,应以“近远结合、分类实施、规划同行、重点突破”为基本战略,以制定法规,明确范围,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控制风险,推进市场化运作和合理分配利益为具体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