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层状云宏微观结构及降水特征的观测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人工增雨飞机搭载的云粒子探测仪、温湿仪、GPS定位系统等所取得的层状云资料,结合地面卫星和新一代雷达等的常规观测资料,对甘肃省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如粒子构成、垂直和水平分布等,特别是有降水可能的高层云和层积云,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层状云的降水效率,并对增雨的潜力进行了评估。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进行机载探测试验方案的科学设计,结合甘肃实际情况,对飞机增雨催化作业和水平探测、垂直探测、对比观测飞行的航线进行了优化设计,保证了科学作业和有价值资料的采集。2.对2001年10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降水性层状云进行了探测。根据获取的资料分析了此次降水性层状云的冰雪晶特征。包括不同粒子的分布特性,给出不同温度下的冰雪晶粒子谱,还分析了粒子谱型随温度的变化及其包含的微物理机制。与我国其它地区的冰雪晶浓度比较认为,在一定的云水条件下,甘肃秋季层状云有较大的增雨催化潜力。3.利用2001年9、10月份甘肃中川机场上空5次天气过程的层状云垂直探测资料,分析了秋季Cs-As-Ns和Ac-Sc结构层状云温度,云粒子浓度、粒子直径、液态含水量及云粒子谱的垂直分布特征,用N阶Γ函数对云粒子谱分布进行了拟合,选出最优化拟合参数,并指出逆温层相对于温度0℃层的位置和逆温强弱对云滴的微物理特征的分布和降水形成有显著的影响。4.分析了2002年4月28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云滴、冰晶等云微物理量的水平、垂直分布,以及谱的特征,确定出最佳谱模拟参数,揭示了其中发生的微物理过程,从微观角度说明了甘肃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的一些特点,讨论了云系的增雨潜力。5.对2002年9月12日甘肃陇东地区的降水云做了探测,结合同期的天气和卫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秋季降水性层状云宏观特征和云中不同尺度云粒子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以及对应的谱分布和云系高空的降水效率。结果表明该地区云系高中云共存,有自然“播种-供应增长”的降水机制,云滴浓度、云水含量和平均直径较小。相比而言雨滴浓度小,尺度较大,降水效率低,具有较好的增雨催化潜力。6.根据秋季一次飞机作业资料,结合同期的天气和卫星资料,分析了这次作业的冷云结构,对作业的可播性做了评估,结果表明75%的时段在强可播区作业,25%在不可播区。云中降水效率低,具有较好的增雨催化潜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利用1951-2000年浙江省内以及周边城市共70个气象观测站月平均气象常规资料,结合浙江省1:250,000DEM数据,对浙江省山地热量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完成了浙江省100m×100m分辨率的月平均气温,各级界限温度积温期和积温的空间制图。为研究山地热量资源创立可行方法,为浙江省山地气候资源分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指导依据。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
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前景有二:经适应性转型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参考性影响。
大量观测和研究表明,重力波在中高层大气中无处不在,重力波能够解释中高层大气参量的起伏变化,说明某些暂态现象的物理原因,重力波能量和动量从波的源区向空间输送,导致大气不同层区之间的相互耦合,在全球中高层大气能量收支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大气密度随高度指数性下降,由对流层上传得重力波在中层顶附近获得较大的扰动速度而破裂并且产生湍流,从而改变温度场合环流结构.重力波的演变囿于Schrodinger动
目前雷暴监测主要依靠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测报资料。闪电定位资料作为一个独立的探测参数,它的有效利用必能提高雷暴监测的水平。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有关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大气电学活动的规律均为对个例的研究成果,选取的样本数比较少,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比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选取了多个样本对江苏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电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本文介绍了雷电的产生机制及其物理效应、传统雷电防护方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冬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本论文收集了我国北方冬麦区55个气象站点的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我国北方冬麦区1961~2004年的日照时数、温度、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辨识自然条件下的水分对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影响,采用“逐步订正法”分别计算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力,并进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NPP的影响,本文利用全球动态植被模式LPJ-DGVM,模拟了现实气候情形下杭州湾地区植被NPP的情况;并探讨了该地区植被NPP与CO2浓度、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以及CO2浓度增加1.5ppmv不同气候情形下,植被NPP情况,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利用LPJ-DGVM成功的模拟出了杭州湾地区生长的植被类型;植被年叶面积指数为5.0左右;植被(?)约为552.095C/
本文首先以2007年东亚夏季风活动过程为例,分析了东亚夏季风活动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并计算了50年的东亚夏季风指数,研究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及梅雨锋区降水的关系。最后对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气候系统模式BCCCSM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估。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2007年南海季风爆发于29侯,标志着东亚夏季风活动过程的开始。与此同时,亚洲中
宇宙充满了对称,宇宙同时也充满了不对称或被打破了的对称.液态水分子有一种球性的对称,这是水之所以能流动的奥秘所在.但当水受冷结冰时,这种完美的对称就被破坏,而转变成了低层次的如雪花晶体般的六边形的新的对称.同样,大自然中的对称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被打破.如豹、狗、猫身上的斑点与花纹并不严格对称,比目鱼的两个眼睛长在一边,而我们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的左边,也将外部形体的对称打破.
期刊
温州科盛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九年。公司以"科技创新、诚信服务、规范精准、成果共享"为经营理念,被多家知名企业和协会授予鞋材优秀供应商、核心供应商、金牌化工胶水供应商、全国名优产品等称号,每年均被国家机构评为诚信民营企业、AAA信用企业、优秀企业等。产品涉及皮鞋表面修饰、合成革表面修饰、鞋用胶粘剂、印刷水性树脂、纺织品水性树脂等系列。公司董事会携全体员工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专业、专注、贴心的
期刊
本文首先综合地面观测降水资料、TRMM卫星观测反演而得的地面降水率和NCEP/NCAR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台风Haitang(2005)和热带风暴Bilis(2006)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这两个路径和登陆地点相似的热带气旋的降水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别。Bilis(2006)登陆后降水整体结构具有明显的南多北少的一波非对称分布特征。已有的研究表明,对于登陆的热带气旋,影响其降水分布的因素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