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在三峡库区模拟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沙来源问题是土壤侵蚀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建立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的基础。利用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示踪技术研究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泥沙来源规律等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三峡库区小流域由于存在泥沙颗粒粗、泥沙分选较强等特点,因此对于该地区小流域泥沙来源及产沙过程等方面的问题仍需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研究三峡库区模拟小流域泥沙来源问题,采用多场次人工降雨试验,模拟三峡库区年内降雨变化过程,研究小流域泥沙来源、坡面土壤侵蚀、产沙量时空变化过程以及泥沙贡献率,为建立水土流失预测模型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多场次人工降雨条件下流域产流量、侵蚀率和含沙率变化特征   同场次降雨中,产流量相差较小,第一次60 mm/h降雨中曲线波动较大,其他产流量曲线波动较小。每一场次降雨第1个径流量值较后14个值小。不同场次降雨中表现为雨强越大,产流量也越大,但产流量和雨强大小不呈简单线性关系。   第一次60 mm/h降雨中,含沙率变化过程可以分为缓慢增加,急剧增加和稳定变化三个阶段,而后面4场次降雨径流含沙率曲线则大致可以分为急剧增加和稳定变化两个阶段。侵蚀率曲线表现出相似的规律。   2)多场次人工降雨条件下流域产流量、侵蚀率和含沙率相关性分析   同一场次降雨中,侵蚀率与含沙率相关性系数较高,相关性明显。而含沙率与径流量,侵蚀率与径流量相关性不明显。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径流含沙率曲线拟合发现,并非每场次降雨径流含沙量曲线都符合logistic模型变化规律,其中第一次60 mm/h中的径流含沙率与曲线拟合较好,拟合系数为0.86左右,其次为第二次90 mm/h降雨,拟合系数略低,为0.74左右。   3)紫色土淋溶试验规律分析   淋溶试验研究发现,镧(La)、铈(Ce)、钕(Nd)、钐(Sm)、铕(Eu)、镱(Yb)、铽(Tb)、钬(Ho)这8种元素在紫色土中垂直方向上的淋溶迁移不明显,对本试验精度无影响。4)流域不同示踪区泥沙贡献率及其变化过程   5场次降雨中,Eu区,Tb区和Ho区为产沙的主要来源区,即小流域主沟和支沟以及主支沟附近是产沙量主导区,随着雨强增大,坡面其它示踪区产沙量有所增长,到后期雨强减小后,这些示踪区产沙量随之回落,在总产沙量中比重减小。   同场次降雨中,产沙量中Eu区,Tb区和Ho区泥沙贡献率较大,其和达到70%左右,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其他示踪区泥沙贡献率也随之增长,在第二次 60 mm/h降雨中,Ho区泥沙贡献率首次超过Tb区。
其他文献
近来阅读苏怡任所著的《操作的艺术——13位赢家的投资心法实录》,顿觉有一派清新别样之风扑面而来。本书来自台湾,是台湾投资界13位成功人士各自讲述的宝贵经验及其投资领悟
本文对MOOC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式回顾,对当前美国的MOOC三大开发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国外通行的MOOC教学流程、教学形式以及若干世界一流大学MOOC课程的开设情况.通
高速水流问题历来是高坝泄洪消能的一大难题,在面对高水头泄洪消能的时候,无论采用哪种单一的内消能工形式,都将会碰到一些较难以克服的困难,并且在导流洞改建时,因受到深水
财政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绝不仅仅研究纯理论问题,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典型社会经济问题结合起来讨论,案例教学是最佳途径.认为财政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方法
  膨胀岩含有大量的蒙脱石、伊利石及高岭石等粘土矿物,是一种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殊性岩,含水量和开挖卸荷是影响膨胀岩力学特性的主要外在因素之一。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
专业源于职业,专业建设应当以职业发展的现状为导向.财政职业发展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以财政收入为主的税收管理,二是以财政支出为主的预算管理,三是以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的
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学科密切相关.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研究生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为培养税务行业专业"将才"奠定基础,同时,适应税务专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不只是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更应该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思辨能力.在此理念之下,本文分
本文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农作方式对耕层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旨在结合定西的生产实际,进行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寻求能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