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gxw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清末新政推出废科举、兴新学、办留学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别是癸卯学制中首次提到的女子教育,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后公办女子学堂数量逐渐增多。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学部又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制度,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鼓励了女子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女学兴起的浪潮中,东北地区亦积极响应,创办了一系列的女子教育场所,新兴起的女子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促进了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清末新政时期是东北地区传统女学向近代新式女子教育转变与发展的过渡阶段,此时期新式女子教育的萌发对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力图在全面阐述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兴起条件和发展状况的同时,总结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的女子教育的特点,并对东北女子教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首先阐述东北地区女子教育兴起的条件,认为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兴起的条件主要包括:西方教会女学思想的传入及维新派新式女子教育思想的冲击,全国女子教育领域的拓宽和各地女子教育的兴起,废科举提供女学发展的契机同时新学制形成女子教育体制的蓝本,近代东北地区教育发展的引领;其次叙述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概况,涉及奉天、吉林和黑龙江女子普通学堂教育,师范学堂教育,实业教育,留学教育,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女子教育和特殊教育,同时对学校师资来源,学生生源及办学费用等方面做简要概述。最后对东北地区新式女子教育进行整体客观的评价,总结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影响。清末新政时期是东北女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时期,虽然较内地省份兴起较晚,发展规模较小,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兴学成绩相当可观,它开启了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先河,奠定了东北地区发展近代教育的基础。
其他文献
血脂异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药并用等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本病的疗效
本论文试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以及拉康的主体位置理论为理论视域,对姜文导演的四部电影作品进行跨文化关系研究方向下的探讨。论文将姜文导演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
国内LNG产业在迅速发展,LNG的冷能利用势在必行。在LNG气化为常温气体供应用户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冷能,可回收用于发电、空分、制造干冰、低温冷库、汽车冷藏、汽车空调等
蒙医基础理论是蒙医药学的核心内容。蒙医基础理论研究,是蒙医药学术发展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与蒙医教育的水平、蒙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蒙医药学术进步等密切相关。本文
作为文化景观的风景名胜区认知与保护,既是解决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世界遗产文化景观领域对我国文化景观研究的新的需求。旨在通过
毛泽东一贯主张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在他的领导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的成果。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
旨在揭示我国水产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研究的发展规律,通过分析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导,聚焦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科研方面的发展,得知国内大部分研究工作聚集在质量检测和
社区治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网格化是于2003年提出的一种社区治理的重要模式。自提出以后,就在上海市的党政系统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些上海市区的政府部门开始了自
目的考察及筛选复方甘草口含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有效成分和口感为考察指标,对辅料进行优选。结果确定了以β-环糊精掩盖特殊恶臭味的复方甘草口含片的处方及工艺。结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中药治疗间质性肺病(IL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补肺活血中药加味及常规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