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清末新政推出废科举、兴新学、办留学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别是癸卯学制中首次提到的女子教育,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后公办女子学堂数量逐渐增多。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学部又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制度,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鼓励了女子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女学兴起的浪潮中,东北地区亦积极响应,创办了一系列的女子教育场所,新兴起的女子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促进了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清末新政时期是东北地区传统女学向近代新式女子教育转变与发展的过渡阶段,此时期新式女子教育的萌发对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力图在全面阐述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兴起条件和发展状况的同时,总结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的女子教育的特点,并对东北女子教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首先阐述东北地区女子教育兴起的条件,认为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兴起的条件主要包括:西方教会女学思想的传入及维新派新式女子教育思想的冲击,全国女子教育领域的拓宽和各地女子教育的兴起,废科举提供女学发展的契机同时新学制形成女子教育体制的蓝本,近代东北地区教育发展的引领;其次叙述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概况,涉及奉天、吉林和黑龙江女子普通学堂教育,师范学堂教育,实业教育,留学教育,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女子教育和特殊教育,同时对学校师资来源,学生生源及办学费用等方面做简要概述。最后对东北地区新式女子教育进行整体客观的评价,总结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影响。清末新政时期是东北女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时期,虽然较内地省份兴起较晚,发展规模较小,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兴学成绩相当可观,它开启了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先河,奠定了东北地区发展近代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