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满意度研究——基于公众关注视角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公众对于人居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人居自然环境一方面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也是改善公众满意度、提升公众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京津冀城市群以首都为核心,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人口聚集地区,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原因,面临着较大的人居自然环境改善压力。  本文借鉴近几年学者针对人居自然环境的相关研究,以微博文本信息为例,对新浪微博中2014-2016年京津冀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以评论量为依据,应用基于词典解析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相关信息评论内容进行了满意状况解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三点基本结论:  (1)首先,公众对于不同地区的人居自然环境关注程度有所不同,具体地,公众对于北京地区人居自然环境状况关注程度最高,河北及天津次之。  (2)其次,公众对三地人居自然环境应对措施类别关注侧重程度略有不同,如北京市关注度最高的为空气质量环境状况,天津市关注度最高的为水质环境状况,河北则为绿化环境状况。  (3)再次,公众对三地人居自然环境应对措施信息的满意度状况也是不同的。公众对于北京噪声环境应对措施相对消极比例最高,天津、河北则分别为公园环境和水质环境状况;北京市相关人居自然环境各类别应对措施信息评论中的消极比例平均值最高,天津、河北分别次之。  综上,建议三地相关部门在推进地区人居自然环境改善时优先考虑公众关注程度较高及消极比例较高的相关领域,不断推进地区人居自然环境改善。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逐渐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与此同时,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
随着网络通信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应用软件的大量开发,软件系统的漏洞数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传统的软件测试方法在保障软件安全质量方面有诸多的不足。因此,一种新的系统
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前沿科技领域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科技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强自主创新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R&D(研究与开发)活动作为科技创新
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建筑防水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材料要求,施工操作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等技术问题.
Web2.0发展所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性需求,使得网络中的用户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跃升为知识“创造者”,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创造和共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采暖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但具体什么样的取暖方式更适合,值得我们探究.本文分析了地暖技术的特点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验收的标准.供今后
在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需要通力合作,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即供应链协调。现实生活中,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为了解决该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契约协调机制,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供应链协调机制。通常,对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研究都是围绕以下四种契约展开的:批发价格契约、收益共享契约、退货契约和数量弹性契约。本文中也以这四种契约的模型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