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传统家园的守护与开拓——浅析石鲁的“以神写形”论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石鲁“以神写形”论的解析,探索“以神写形”的理论思想内容和对实践创作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影响。 石鲁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之一,作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他在中国画的实践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探索与重大的突破,他对中国美术事业有着巨大的贡献。 自顾恺之第一次在绘画领域提出“以形写神”的命题后,历代许多画家对“神”、“形”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神重形轻”这一说法几乎被所有的画家所公认,但是对于“神”的理解和“神”在绘画中怎样去体现,却各有不同。石鲁在继承前人对“形”、“神”问题的论述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创作经验提出了“以神写形”命题。在“以神写形”的论述中,他强调“神”的重要性,并把实践创作思维过程归纳为“神——形——神”的过程,“先神而后形”,然后“由形而复神”。形象地阐叙了绘画过程是一个由表入里,由感性到理性,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这么一个创作过程。另外,他认为“以神写形”中的“神”分为“我神”与“他神”,“我神”指的是艺术家主体之神和理想之神,“他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神。就从他对“神”的理解这一点来看,他已经比古典美学形态更前进了一步。其次,在绘画的过程中,怎样去取“神”,他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精辟的论述,用他的话说就是:“形可静取,神当动观。” 石鲁“以神写形”的论述,不是纯粹的从概念到概念的论证,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他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转战陕北》《东方欲晓》等,其创作思路都是在“以神写形”论的引导下确立的。他的“以神写形”论不仅指引着自己的创作方向,而且对长安画派乃至以后中国画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影响。如今我们回顾石鲁的“以神写形”论,仍然能感受到它在当代中国画中所起着潜在的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
非物质(immaterial)是相对物质而言的。非物质主义首先是哲学上的理论,它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由于世界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为昨天的“非物质主义”下定义时,今天的“
期刊
期刊
本文主要运用环境与人物的研究方法,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写实人物画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以及具体面貌,力求通过对中国写实主义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揭示写实主义人物画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