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库切澳大利亚时期小说中的老人形象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麦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有着南非、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多国的生活经历,多重的文化身份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让他的作品充满哲理意味,移居澳大利亚之后的作品也更具有个人特色。本文以《慢人》和《凶年纪事》两部作品为切入点,研究库切澳大利亚时期作品中的老人形象。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三章内容。绪论阐述了库切的成就、生平、主要作品以及澳大利亚时期创作的特色,国内外目前对库切的研究内容、趋势以及选题原因。第一章介绍库切澳大利亚时期两部作品中出现的老人形象以及在老迈、残疾之后所引发的思索:第一节为身体残缺的老年人保罗·雷蒙特,分析他在身体突然陷入残疾之后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叙事风格的转变;第二节为身体衰退的老年人C先生,借他的故事论述陷入不可避免的老境之后人物的心理状态。第二章主要写老人形象在这两部作品中的生存境遇。首先表现为无可言说的孤独感,然后表现为一种被漠视的尊严缺失,最后,人物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强烈的耻辱感,笔者从性别角色和公民身份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顺承前两章的关系,写老人形象寻求新自我的方式。老人在传统认知里是不占据主体地位、话语权弱化的形象,而库切文本中的形象能够解构传统二元对立的观点,由边缘位置趋向平等位置;两位老人无儿无女,渴望成为真正的父亲,面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年轻人,能够以父亲的慈爱去接纳和宽容,将自己思想的“衣钵”传承下去;第三节写老人无论从空间还是心理上都是无根的漂泊者,在不断的漂泊之中寻求心灵的家园,在不断放逐之中建构自己新的文化身份。库切对老年人的书写,既是对自身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寻求新的生存状态,也借由老人形象表现自己对历史、国家、社会的思索。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土茯苓总黄酮(smilax glabra flavonoids,SG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出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春季覆膜(T3)、小麦碎秆覆盖(T4)、小麦整秆覆盖(T5)、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6)和无覆盖对照(CK)7
<正>1引言近年来,说题在教学设计交流、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职称晋升等多种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深受广大教师的关注.由于说题得到广泛应用,所以不少专家学者都在研
<正>茶马古道是一条绵延在中国西南的商贸古道,横跨了云贵和青藏两大高原,穿越了众多的高山大河,向南的路径经直藏腹地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南亚诸国,在中国西藏边
合规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类风险形势严峻复杂,内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加强主动合规文化建设,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合
报纸
<正> 急诊科是医院内跨学科、综合性很强的临床科室,其急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且病情变化最快,属于医院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护生实习过程中必须要轮转的重要科室之一,是培
采用问卷法对1222名初中阶段青少年在校三年间负面评价恐惧的发展状况进行三次追踪测试,通过建构潜变量增长模型,检验青少年早期负面评价恐惧的变化趋势,并考察学业自尊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