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连拱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及性状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土连拱支护结构是近年来才开始应用的一种深基坑围护结构形式,拱壁由水泥土搅拌桩依拱形排列而成,拱脚处设置钻孔灌注桩作为拱壁支撑。与一般直线型受弯围护结构相比,该结构在受力、变形控制、工程造价、工期、是否占红线外地下空间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这种围护结构的变形较一般直线型围护结构要小,拱壁主要受压力的作用,能充分发挥水泥土材料的受压性能,受力合理,成本低。目前,已有不少关于该支护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关于该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但是基本都存在三个不足,①预先假定了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大小及分布形式,没有考虑土压力与支护结构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②认为土压力完全通过拱体传递到拱脚桩上,没有考虑拱形支护结构竖向受弯后的向下传力的情况③引入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不能更加准确的贴近实际情况。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水泥土连拱支护结构进行了空间受力分析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研究拱形水泥土支护结构的工作机理,对该结构进行了空间受力分析,证实了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存在的水平向与竖向的荷载分担情况;(2)首次提出了水平拱体及竖向拱体的概念,并以竖向拱体的拱脚及水平拱单元体的拱脚变形协调为出发点,推导了土压力在两方向的分配关系;基于最不利内力提出了水平拱体开挖面处土压力分担系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应力强度理论为基础,推导了该支护结构新的设计计算模式;(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工具建立水泥土连拱支护结构的三维模型,考虑支护结构与土的共同作用,以及支护结构的三维边界条件,对该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研究该支护形式受力后的水平侧移情况、基坑沉降及隆起情况、墙后土压力沿竖向及沿水平向的分布形式,研究了水泥土拱的空间应力状态,以及拱脚桩的荷载承担情况,进而计算并得到了土压力在水平向和在竖向的分配比。(4)对水泥土连拱支护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工作性状研究,探讨了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对基坑支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拱体矢高、拱跨度、拱壁厚度、拱脚桩尺寸、水泥土拱深度、拱脚桩长度等对支护效果的影响,指出了该结构设计时各技术参数的合理取值,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建造在高层建筑屋顶上的钢结构塔楼,然而震害资料表明:在遭遇强烈地震时,高层建筑顶部突出的钢塔楼的地震加速度往往经过主体结构放大许多,其所受
在世界范围内超高层建筑的建设热潮中,建筑物的高度不断被突破,可以预见,千米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即将在我国提上议事日程。已有研究表明,对数百米级超高层建筑(600米以下)而
介绍了新的抗震设计规范(2001-07-20发布,2002-01-01实施)中场地类别划分和地震影响系数的有关内容,结合一些文献指出其中一些不相协调之处:1)不同类别场地地震影响系数幅值相同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据史料记载,几乎各省都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更多大型建设项目开始不断出现。为保证这些建设项目在地震作用下
近年来,由于地铁交通的迅猛发展,有时地铁不可避免的靠近已有建筑物,甚至在建筑物正下方穿过;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振动的要求更严格。因此,地铁所致环境振动
结构试验在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均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在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地震机制和结构抗震性能的复杂性,以及结构工程技术的日益复杂,都使
工程物探技术中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的反射地震法,在探索地壳的地质状况方面非常有效,被广泛的运用在石油勘探领域,地球勘探中的反射地震法主要研究地壳的缺陷、砂砾层的位置及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和密集,桩基己成为高层建筑基础的主要形式。静压桩以其振动小、噪音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工程界重视。静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和抗震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刚性连接节点延性不易保证的现象,既能体现“强柱弱梁”的抗震思想,又能满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具
交通拥挤正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与防治研究,越来越迫切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用台阵观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