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标准化”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极速变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并且秉承着文化相对性与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积极而广泛地开展。同样,我国也走在非遗保护运动的队列中,开展了全国性地非遗保护实践工作,而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传承馆就是其中的一例典范,并且作为锡伯族文化的实物象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实地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访谈法与参与式观察法对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传承馆的建造背景、建造历程以及馆内仪式的举行进行详细的考察,以分析不同的社会力量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社会各界力量在共同的文化空间内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发掘非遗实践活动的本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背后的文化运作逻辑。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传承馆的建立汇集各方力量,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传承人、热衷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人等,各个社会主体在同一场域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依据自身的利益诉求进行主体活动,相互博弈。面对将各方力量和各项资源汇集起来的国家权力,各主体产生不同的社会行动及对同一社会事项的不同理解,然而非遗实践的本质就是通过建立象征符号来整合民间文化的过程。本论文以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传承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标准化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二部分论述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和喜利妈妈信俗传承馆的建造历程,包括从吴氏家族喜利妈妈的偶然保存到国家非遗传承馆建立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是突出非遗实践中具体问题,包括传统信俗的认知,主体间的纠纷与政府的“制造”等问题;第四部分是通过对喜利妈妈信俗传承馆举行的仪式活动进行深描,探寻特定文化空间内的仪式展演,以及神圣空间下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部分是结合传承馆的建立和祭祀仪式进行理论分析,抽离出非遗实践的本质;最后为结论部分,在理解非遗从观念到实践的基础上,寻找非遗保护运动背后的决定性力量。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起的环境侵权及其救济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是污染、破坏环境造成他人人身、财产及环境权益损害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高标准,指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简要论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以及城市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国外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和途径.
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是农民生存发展的依赖,一旦失去土地,农民就失去了谋生的唯一手段,也就陷入了就业困境;就业对于失地农民而言,不仅是其安身立命的基本手段,也是个体参与社
为解决集成BUCK变换器内部误差放大器存在参考电压限制输出电压无法利用电阻分压网络实现从0可调的问题,引入一种反馈电压增益自动补偿控制器。采用TI公司TPS54360芯片制作实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城镇化政策的大力推行,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到城市谋取生计。然而在农民工就业最为集中的建设领域,用工管理极不规范,各种矛盾问题频频发生。尤为突出的
本文运用Kruskai=Wallis顺位检验法结合2样本Wilcoxon检验法对制度改革期间和金融危机期间中我国股票市场的星期效应进行了重新检验。同时通过对比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发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呈现“空心化,老龄化”状态,给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谁来种地,由谁种地”等问题不断凸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耕地资源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不仅可以保障粮食的生产能
鲜湿米粉作为我国的传统美食,因其食用方便、口感顺滑、咀嚼性好且富有大米本身的清香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的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区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但由于鲜湿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