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诱导兔抗大肠杆菌感染先天性免疫应答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uqianlan9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生菌是一种可以替代抗生素的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能够预防疾病并促进机体生长。而芽孢杆菌因为能够产生芽孢,在极端环境以及长期储存过程中保证活菌数,成为益生菌的热选之一。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能够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和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维生素K、维生素B12,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提高生长性能。其次B.subtilis能够快速消耗肠道中的氧气,维持厌氧环境,促进厌氧有益菌的生长,抑制需氧有害菌生长。先天性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与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清除有关,NOD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s)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家族,是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关键因子。NLRs能够识别B.subtilis,从而激活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因子分泌。但是B.subtilis诱导机体免疫应答机制尚不清楚。为了寻找替代抗生素的优良益生菌,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B.subtilis,并进行筛选。首先为了确认菌株在胃肠道适应性存活力,进行了耐胃酸、耐肠液、耐胆盐试验;为证明其抑菌能力,进行了革兰氏阳性、阴性菌抑制试验,阐明菌株的抗感染的性能;为验证B.subtilis在体内抑制病原菌的抗感染效果,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进行饲喂试验,显示其对兔生长性能、免疫球蛋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免疫应答以及抗细菌感染有显著作用,确认饲料添加益生菌能够代替抗生素,展示了良好的产业前景;为进一步揭示其抗感染的机制,通过检测NLRs以及下游免疫基因表达发现,B.subtilis可以通过激活兔NOD1(rNOD1)介导宿主抗细菌感染免疫应答。我们克隆了rNOD1,探究rNOD1介导的信号通路及其抑菌活性,并确定r NOD1在抗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分为以下4部分:1.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体外益生性能的评估本研究中,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RNA鉴定,我们从土壤中分离到具有典型火山口形状的革兰氏阳性B.subtilis 180株。所有菌株进行体外人工胃液、肠液、胆盐耐受试验后,筛选到68株耐受良好的B.subtilis。在此基础上,对68株菌进行功能性筛选,包括抑菌能力(产ESBL大肠杆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产酶活性试验。其中BYS2、BQ3、BD17在筛选的68株B.subtilis中对致病菌的综合抑制能力最强。B.subtilis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能力是最强的。尤其是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圈直径能达到20-30mm。BYS2、BQ3、BD17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圈直径都大于20mm,对沙门氏菌抑制能力稍弱,BQ3抑菌圈最高达到18.1±1.7mm,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抑菌圈直径12-14mm。而且对产ESBL大肠杆菌的也有相同的抑菌能力。最后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确定其不携带耐药基因。最终,我们选择了3株抑菌能力最强(BYS2、BQ3、BD17)和2株产酶能力最强(BG5、BGY12)的B.subtilis进行体内饲喂实验,探究B.subtilis对机体的益生效果。2.体内评估枯草芽孢杆菌对机体生长性能、免疫调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饲喂10~6 CFU g~-11 B.subtilis组显著提高了新西兰大白兔的平均增重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A(P<0.05)。饲喂5周后,添加10~6 CFU g~-11 B.subtilis组与对照组相比,兔的胸腺和脾脏相对重量显著增加(P<0.05)。饲喂B.subtilis 5周和7周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家兔盲肠内细菌16S rRNA V3-V4区进行分析。通过α多样性分析,饲喂B.subtilis后盲肠菌群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对照组。对门水平物种进行分析,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全部序列的95.0%-96.5%。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在饲喂益生菌5周、7周后有上升的趋势,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饲喂益生菌5周、7周后显著下降(P<0.05)。肠道菌群在门水平的差异是属水平的变化引起的。对照组家兔盲肠菌群在属水平排名前十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8.13%、颤螺菌属(Oscillospira)4.62%、拟杆菌属(Bacteroides)5.20%、Akkermansia 3.46%、粪球菌属(Coprococcus)1.28%、梭菌属(Clostridium)1.12%、Faecalibacterium 0.59%、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0.23%、Parabacteroides 0.38%、Dorea 0.39%。饲喂B.subtilis 5周后,家兔盲肠菌群在属水平排名前十为Ruminococcus 12.00%、Oscillospira 4.19%、Bacteroides 0.69%、Akkermansia1.18%、Coprococcus 0.76%、Clostridium 1.05%、Faecalibacterium 0.49%、Desulfovibrio0.20%、Parabacteroides 0.10%、Dorea 0.17%。饲喂B.subtilis 7周后,家兔盲肠菌群在属水平排名前十为Ruminococcus 9.61%、Oscillospira 7.50%、Bacteroides 1.57%、Akkermansia 0.65%、Coprococcus 2.54%、Clostridium 0.24%、Faecalibacterium 0.23%、Desulfovibrio 0.38%、Parabacteroides 0.21%、Dorea 0.05%。饲喂B.subtilis后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和肠道消化功能,维持肠道健康。其中,Ruminococcus是肠道中的重要菌群,有利于协助纤维素的消化与吸收。本研究中,Ruminococcus在饲喂B.subtilis 5周后,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Bacteroides在饲喂B.subtilis 5周、7周后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Clostridium在饲喂B.subtilis 7周后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这一结果表明饲喂B.subtilis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综上所述,饲喂B.subtilis后提高了兔生长性能、免疫球蛋白、免疫器官指数以及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促进肠道健康。3.枯草芽孢杆菌诱导的免疫应答以及提高机体抗病力本实验首次研究了B.subtilis对于兔先天性免疫应答的研究。为了研究饲喂B.subtilis后诱导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在饲喂5周和7周后,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脾脏和空肠的免疫相关基因。饲喂B.subtilis后,模式识别受体NOD1、NLRC3、NLRX1表达上调。下游的促炎因子IL-1β、IL-8和IFN-γ以及β防御素表达量也都增加。饲喂7周后进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攻毒,饲喂B.subtilis组兔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饲喂B.subtilis组兔盲肠内容物中的E.coli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喂B.subtilis组的NLRs和β防御素显著上调,尤其是DEFB114、DEFB134、DEFB135。而β防御素表达量的增加能够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从而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另外,我们在体外将兔肾(RK-13)细胞与B.subtilis共培养后得到相似的结果。刺激B.subtilis后,RK-13细胞中的rNOD1以及下游促炎因子IL-1β、IL-6、IL-8、TNF-α和β防御素DEFB124、DEFB125、DEFB128表达量显著上调。但是,通过干扰RNA敲低rNOD1后,B.subtilis不能诱导促炎因子以及防御素的表达。这一部分结果表明了B.subtilis可以通过激活rNOD1诱导下游促炎因子以及β防御素的表达从而提高机体抗病力。因此我们接下来深入探究,B.subtilis激活rNOD1后诱导的下游信号通路。4.rNOD1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在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NOD1是NLRs中最重要的一员,在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系统中是识别外源病原微生物以及内源性分子的细胞内受体。本试验以RK-13细胞的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rNOD1,rNOD1含有3个保守结构域:N端的CARD(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结构域,中间的NACHT结构域,C端的7个LRR(leucine-rich repeat domain)结构域。rNOD1在兔的各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在E.coli感染过程中,脾脏、肝脏和肾脏中rNOD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表明机体能够迅速识别外来病原,并诱导抗感染免疫应答。过表达rNOD1后,能够激活NF-κB,并诱导下游促炎因子IL-1β、IL-6、IL-8、IFN-γ、TNF-α以及α防御素NP5和β防御素DEFB124、DEFB125、DEFB128、DEFB135表达。过表达rNOD1后显著抑制E.coli的增殖,相反,敲低rNOD1后,E.coli的增殖显著增加(P<0.05)。而抑制NF-κB后,rNOD1对E.coli的抑制能力丧失,且显著促进了E.coli的增殖(P<0.05)。表明,rNOD1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来介导其抑菌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rNOD1后显著增加E.coli感染过程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8、IFN-γ及β防御素DEFB124、DEFB125、DEFB128的表达,但是敲低rNOD1后这些基因的表达都减少。而且抑制NF-κB后,rNOD1失去诱导下游促炎因子以及防御素的功能。综上结果表明,rNOD1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介导其抑制E.coli的免疫应答。另外,r NOD1与自噬蛋白LC3存在共定位的现象,过表达rNOD1后感染E.coli,自噬蛋白LC3-Ⅱ显著增加(P<0.05),表明rNOD1通过诱导自噬,在抑制E.coli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基于此,rNOD1及其配体iE-DAP将来可能发展为疫苗佐剂和药物开发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通过检索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我国循证医学信息资源内容和分布、组织和服务、建设和利用,提出了医学图书馆应加强整合资源,研究循证医学信息资源的检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现已成为人类第一位的致死性病因,现有的肿瘤化学治疗药物普遍存在疗效低、毒性大、难于吸收、价格昂贵及易于产生耐药性的缺点,因此,全球每年
男性避孕药发展远远落后于女性避孕药,至今仍无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男性避孕药面市。我室经多年研究发现,低剂量棉酚和甾体激素联合用药可基本满足了副作用低和生殖能力可
皮肤的组成潜在地提供了一个手性环境,手性药物的经皮吸收与代谢均可能存在对映体选择性。除皮肤手性环境外,制剂处方因素,例如手性辅料等也可能引起对映体选择性的经皮渗透
世界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经说过:&#39;可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39;这里所说的&#39;最佳身心状态&#39;和&#
实验目的:通过对人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 hGH)结合位点1(Site1)及结合位点2(Site2)分别实施定点突变,以降低Site1与受体的亲和力,同时提高Site2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增
介绍了汽轮发电机组几种常见故障的振动特征,对机组启停动态过程的振动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防范机组动态振动的措施.
道达尔公司于2019年7月10日宣布,已经在法国东南部的La M&#232;de生物炼制厂开始生产生物燃料,这是该公司第一次生产生物燃料。该项目于2015年启动,总资本支出为2.75亿欧元。
从德国RIEDHAMMER公司进口的4台钟罩炉,在两年的运行过程中,特别是近阶段,在烧结软磁铁氧体过程中,氧含量曲线通常会出现跟踪故障,也就是实际氧含量曲线不能按照电脑设定的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