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源技术包含了一国对国外技术的直接引进以及来自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同国外在投资、贸易和技术交流方面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随着我国国内的经济结构进入战略性调整时期,外源技术对我国经济结构各方面的影响也逐渐凸显。但由于中国的区域性经济差异的存在,对外源技术的研究一直都比较关注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效果,而较少研究产业特征区别带来的影响效果的差异性,并且缺少对外源技术的综合研究,所以本文从产业特征角度出发,综合研究了外源技术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本文首先在对外源技术的内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外源技术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的理论机理,然后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外源技术变化的主要特征。接着,以1996—2011年的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以C-D生产函数为模型基础,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的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被解释变量,检验了外源技术对我国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根据OECD分类依据,将我国34个工业行业分为五个工业部分,分别检验了各工业部门内外源技术对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并随着各工业部门技术水平提高外溢效应越强;直接技术引进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弱于进口技术溢出,且对各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受到各部门技术水平的限制;外资技术溢出对我国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向作用。最后,根据检验结果,从不同的外源技术层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