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历史环境的保护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均是一个焦点课题。进入九十年 代,可持续发展强调保护环境,保持经济和社会高度和谐的增长观点,它将长远的 社会和生态稳定放在首位。这使我们对当前迅猛突变的城乡面貌进一步反思,本文 研究的大背景即源于此。希望通过对古村落聚居环境的分析,总结古村落保护更新 的特点和方法,从而以这一文化的完整单元为切入点,对整体历史环境的保护更新 有裨益。 古村落是生生不息的有机体,整体反映了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变 迁。这样一个基层单元不仅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工作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密切相关于 人们的寻常生活。但是古村落目前的环境、经济、文化状况普遍较差,与现代生活 方式相比几乎成为落后保守的代名词,保护和发展的张力日益明显。我们对古村落 关注的实质问题是:建筑文化的保护难道真要以贫穷保守为代价吗?或者现代产业 的开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是否就一定会影响到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和生活质量吗? 这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针对中国古村落的特点,通过对与聚居环境变迁相 关的因素分析,总结影响村落变化的问题实质。第二部分,鉴往知来,将古村落视 为完整的文化单元,对现状进行综合的价值评定,为提出保护目标和方法做基础准 备。对国外町村、与村落相关的历史地段的保护方法和实践总结归纳在第三部分, 通过比较求同存异,针对中国古村落的特色,提出目标、政策、实施体系。指出应 建立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保护历史环境应高度统一的保护目标;创立各级历史文化 名村的保护体制和资金体系;并有较高级别的管理体系进行监督调控。最后一部分 是对保护方法和具体案例的论述,主要针对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更新提出建议、方 案和付之实践。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发展、楠溪江、更新保存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元素分析法、实例例举法和总结归纳法,借鉴多种相关理论成果,分别从单体窗和立面开窗两方面进行论述,对窗的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紧跟时代发展,介绍了许多新的
该文以目前中国寒冷地区玻璃建筑节能为基线,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观,将"玻璃建筑"设定为研究分析对象,通过一些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就玻璃建筑的节能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
该文在目前广州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交通需求剧增、行政区划调整和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背景下,对国内外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详尽的评述,分析
该论文是对分布于北京城区的各地方会馆建筑的研究.论文首先论述了北京会馆的起源及发展、败落、终结的历史全过程;整理出会馆在五百多年间分布变迁的脉络以及影响会馆变迁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形成了医院建筑新建、改建、扩建的高潮.然而,在已经进行的项目中,不少项目包括一些重大项目在建成后发现使用中存在大量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主题,生态设计是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层建筑作为技术、经济和文化的
全文共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范围等等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这是该论文研究的起点与方向,也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第二章是国内外专业批发市
学位
战略规划本身起源于作战技术,50年代以来在商业领域得到较大的应用和发展。1960~1970年代,由于现实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对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权力的日益分散化、对环境问
建筑外墙如同一层皮肤,向我们传递着建筑主体的"健康情况",以及建筑内核的丰富信息.随着生态建筑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外墙担负起了皮肤的呼吸、散热、吸热、变化颜色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