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快速成形TC4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研究的电子束快速成形技术(Electron Beam Rapid Manufacturing—EBRM)是一种从三维CAD模型出发,利用电子束作为热源,熔化金属丝材,层层堆积制造金属零件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由于无需模具、节省材料、机械加工量小,是一种适合航空、航天大型复杂钛合金结构的高效、低成本先进制造方法。以往的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成形工艺及应用,显微组织特征与力学行为规律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综合力学性能为目的,围绕着显微组织及力学行为特征、化学成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EBRM制造的TC4钛合金性能测试,验证了力学性能综合调控方法的效果。  首先,通过对EBRM成形TC4钛合金宏观和显微组织的分析,详细阐释了EBRM成形TC4钛合金金相图片中层状现象的显微组织本质。其显微组织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定向生长的柱状晶和“三区两线”组织,即热影响区、循环梯度组织区、均匀组织区、熔凝线和循环梯度组织区层带间界限。分析了在EBRM成形过程多重交变热循环的叠加作用下显微组织的形成演化机制。对EBRM成形制备的TC4钛合金进行了基础力学性能测试,发现显微硬度与材料显微组织高度相关;拉伸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同时发现,去应力退火对性能没有明显影响;热等静压处理对消除微观缺陷、提高疲劳性能能够起到明显作用。  其次,根据电子束成形过程中合金元素的烧损现象,研究Al、Fe、B、Y等化学元素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Al和Fe元素的变化对电子束成形TC4高低倍组织未发现有明显影响;B或Y尤其是二者同时加入后,柱状晶宽度会显著降低,但不会改变柱状晶沿堆积增高方向的生长。Al含量在5.7%以下时,随含量增加,强度明显增加,超过5.7%以后材料强度增加不明显甚至会有少许降低;Fe元素含量在0.28%以下时,三个方向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均随Fe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0.28%时,强度增加不明显。由于B元素易在在晶界析出,使界面脆化,拉伸塑性显著降低;Y元素会在合金中形成接近弥散分布的Y化物,对柱状晶长大有阻碍作用,强度塑性也可获得较好的匹配。  再次,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冷却方式对EBRM成形TC4钛合金中α相的形态、尺寸以及含量的影响,并建立了热处理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固溶温度提高,条状初生α相的体积分数会减少,长宽比降低;超过α+β/β相变点以后,初生α相完全消失;在相同固溶温度下,冷速增加,初生α相的体积分数会减少,β转变组织中条状或针状α相厚度减小。在相变点以下,固溶温度对拉伸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在相变点之上固溶,电子束成形TC4的强度显著增加,塑性降低明显;固溶处理后冷却速率增加,材料拉伸和屈服强度均增加,但塑性变化较小。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合金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进行性能试验,对性能调控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化学成分优化及热处理调控的EBRM成形TC4钛合金拉伸性能较未经处理的电子束成形态性能有了明显提高。综合性能与锻件实测值相当,优于TC4铸件。
其他文献
材料、信息、能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性能优良的新材料不断的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随着现代电子工业、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导电
研究微量添加过渡族金属元素对于铸造铝合金的组织细化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近些年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关于Ti、V微量加入对近共晶铝硅镁合金热变形行为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
随着能源需求的逐渐增大,储能技术急需发展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电介质材料因可以作为储能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聚合物基介电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轻质等特点,有利
火炬塔作为浮式生产储卸油轮(FPSO)上特有的结构物,是一种以露天燃烧方式来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结构主要由钢质圆管焊接而成。由于结构形式和焊接工艺的影响,在管节点处很容易产生应
高度支化聚合物(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成为近十多年来高分子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线性聚合物相比,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较低
每天下班,都会跟母亲进行一会儿笔谈。八十多岁的老人,耳朵不好,脑子却好,操纵笔杆子笔谈的能力始终捻熟如初。过年期间,跟母亲的交流多了不少,有一天母亲写了一句话给我看:
LiMn2O4具有尖晶石结构,其理论放电容量达148mAh/g,由于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等,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
作为现代重要制造手段之一的粉末冶金工艺具有生产率高、加工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产品加工精度稳定、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
Cu-Fe-P合金因其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等特点在引线框架材料应用中占据极大份额。本文针对KFC(Cu-0.11Fe-0.03P)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展实验研究,
本论文对胶粉改性沥青母料工艺进行了优化,加入了预混步骤,制备出了均匀稳定的母料和性能优良的样品,不但解决了严重影响工业化生产的胶粉上浮现象,而且显著提高了混合效率,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