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手法理筋后石膏固定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韧带紧缩缝合法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后1~3年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定量研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32例应用石膏固定法做为观察组(BPB组);30例应用韧带紧缩缝合法做为对照组(IT组),对治疗后的内翻试验、稳定性试验等关节稳定性评价,BARID-JACKSON评分、Mazur评分、关节的活动度以及关节间隙变化进行观察对比,并运用统计学手段分析。 结果:62例患者分两组接受治疗,常规功能煅练,治疗后一年,经过比较,两组在内翻试验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应力试验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稳定性试验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Mazur评分、BARID-JACKSON评分活动水平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踝关节活动度(P=1.0)及关节间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痛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石膏固定和韧带紧缩缝合皆为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BPB组治疗后踝关节痛率大,从这一方面而言,韧带紧缩缝合法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更具有优越性。治疗后早期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治疗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