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环境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地之所以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焦点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她所具有的科研价值、资源价值等。但是目前,不管是北极还是南极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日渐加剧的臭氧层空洞问题,不断融化的冰川问题,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在不断的恶化,这些变化也会多全球的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保护极地环境已经到达刻不容缓的境地。近些年,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多,全球气候处于一个极度不稳定的时期,这也导致各地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特别是极地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极地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地,人类肆意的对极地进行开发,却不顾及是否对其环境产生影响,更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保护,这就导致极地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会以至于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故本文重点以极地的保护为中心,着重探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和保护极地的环境,以维护全球生态的平衡。鉴于此,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第一部分结合极地环境的现状交代了选题的来源及目的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结合国际法和毗邻极地国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内法以及有关的法律冲突及解决构想,进一步阐述保护极地环境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以求各国达成一致意见,建立极地保护的法律体系。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有关极地环境保护的软法和硬法之间的优劣来分析极地环境法律保护实施路径的完善,更好的对极地的环境进行保护。第四部分通过分析中国对极地环境保护问题的参与来凸显极地保护的全球性,以及保护极地环境对中国的重要性,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更好的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其他文献
在我国法治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刑事法理念已经逐步实现了犯罪报应主义向犯罪预防主义的转变,这与当前刑法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因此,目前刑事法体系中资格刑已经渐渐不能满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对马克思社会观的理论创新,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构建和
自20世纪以来,大学学术权力在世界范围呈现持续的研究热潮,这股研究热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波及到中国。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居于独特的地位,其研究价值丝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