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编织管增强型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二维编织技术将聚丙烯腈(PAN)纤维编织成中空编织管,以PAN为成膜聚合物,以聚乙二醇(PEG)为成孔剂,配制铸膜液,采用同心圆纺丝法制备同质编织管增强型PAN中空纤维膜(简称同质增强型PAN中空纤维膜)。通过超声波振荡和轴向拉伸两种方法测试了同质增强型PAN中空纤维膜和异质编织管增强型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简称异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增强体为PAN纤维编织管、表面分离层为PVDF)的编织管与表面分离层之间的界面结合状态。   首先对同质增强型PAN中空纤维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编织节距、PAN浓度、PEG含量和凝固浴温度对所得中空纤维膜的形貌、力学性能、纯水通量、截留率和平均孔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同质增强型PAN中空纤维膜的表面分离层具有类似于非对称膜的结构。随着编织管编织节距的增加,膜的断裂强度增大,最大可达75MPa以上,膜表面分离层厚度减小,平均孔径和纯水通量增加,截留率降低。随铸膜液中PAN浓度增加,铸膜液粘度增大,膜的断裂强度增加。添加剂PEG的含量显著影响了膜的力学性能。凝固浴温度直接影响膜的通透性能,在45℃时所得膜的纯水通量达最大值,膜的表面出现开口孔。   其次,对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中编织管与表面分离层之间的界面结合状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AN铸膜液对PAN纤维编织管的浸润程度略优于PVDF铸膜液。对于异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轴向拉伸处理后,PAN纤维编织管与PVDF表面分离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离现象;超声波振荡处理后,膜表面的孔径分布变宽,大孔数量显著增多,纯水通量明显增大,截留率显著降低。而对于同质增强型PAN中空纤维膜,PAN表面分离层与PAN纤维编织管之间的界面未出现分离现象,膜的孔径分布较均匀,通透性较理想。综上所述,同质增强型PAN中空纤维膜的界面结合状态优于异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
其他文献
液压挖掘机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工程机械,它被广泛的运用于国民经济的建设之中。随着挖掘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关挖掘机的产品设计和驾驶培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上,挖掘机
复合材料波纹结构具有轻质、高强的优良特性,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如何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波纹板的承载性能从而应对越来越苛刻的使用环境、降低使用成本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理论、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面板和芯体一体成型的复合材料波纹板平压和剪切性能进行分析,并根据波纹板失效行为分别提出了泡沫填充和界面短纤薄膜强化工艺。该项研究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UT18JC2
学位
在金属表面加工出一定尺寸的非光滑形态微结构有时可大幅提高产品的耐高温、耐摩擦、耐腐蚀、承载能力等性能,该类结构有望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多个领
高铁已成为"中国速度"的象征和"走出去"的名片,为响应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号召,让材料物尽其能成为如今设计的主要思想。本论文对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CRH3型车进行了轻量化设计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轴承制造国家,保持架作为轴承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也随轴承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也给保持架人工质量检测带来了压力。传统人工检测主要存在费时费力等问题,而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已广泛运用在医学、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因此,对基于图像的保持架在线检测设备研究可以缓解轴承行业高速、大批量、自动化生产环境下人工视觉检测所面临的窘境。本文结合机器视觉的基本组成和数字图像处理
一、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概述(一)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是指基金将其所持资产在变现过程中价格的不确定与可能遭受的损失。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
随着我国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实施,对农房产权登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农房登记管理工作中,可以将其与GIS技术有效结合,以此来构建完善的农房产权登记管理
现代制造业发展迅猛,机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混联机床为机构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混联机床兼备并联机床加工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和串联机床工作空间大的优点,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运用具有广阔前景。同时,冗余驱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奇异位形,可对关节驱动力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机床驱动的平稳性,故也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针对一种由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构和空间3自由度冗
学位
外骨骼是一种对生物柔软器官进行保护的坚硬外部结构。本文研究的是一种为人提供助行、助力的可穿戴机械装置。外骨骼拥有机器人的高负荷能力、长时间工作能力,在军事、康复和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它的能量源一动力电池组,成了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电池管理系统是关系到电动汽车实用化、市场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作为能量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