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知识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各国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语文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二十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已渐趋沉寂,由此引发的新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开展十年有余,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在酝酿之中,此时,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此次教育改革的得失,在反思中推进语文教育的发展。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育的载体,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语文教科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历次语文教育论争中语文教科书一般都会成为批评的对象。我国的语文教科书一直采用文选式的模式,即选文是教科书的核心,辅之以导读、注释、练习等。建国以来,我国的教科书编写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质兼美”为选文原则,编选具有思想性、典范性、时代性、可接受性的文章作范文。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现代公民,语文教材还应构建多元化的选文标准,以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文化。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人文性的观念被凸显出来,文学性作品在教材中的数量大幅提高。笔者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的选文原则,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系统进行分析,以期从中获得一些有关一线教学和教材编选的有益启示。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等内容。第二部分,通过对新课标产生背景的探讨,概述新课标对教材选文的要求,据此归纳出选文的“六性”原则,即:思想性、典范性、时代性、可接受性、多元性、开放性,并分析课改后语文教科书选文系统发生的变化。第三部分,简要分析选文的单元编制,本套教科书依据主题来编制单元,共36个单元,古代选文和现代选文在编制方面,七年级采取合编方式,八九年级采取分编方式。在对选文系统进行分析时,笔者拟将选文按照时间分古代和现代两大块进行研究,每个时间段的作品再依据文体类型分类。古代作品分文言文、古代白话小说、古代诗歌三类文体,现代选文则依据实用文体和文学文体进行分类。第四部分,比较分析第二版教科书选文系统和第一版的区别,列出删改选文的篇目,追踪删除选文的去向,并对选文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