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公开发行(IPOs)股票的长期弱势是IPO研究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我国IPOs的长期表现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0年——2002年6月末首次公开发行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66只A股作为样本,研究其在上市后三年内的市场表现。首先运用多种模型来计算IPOs的长期超额收益,并进行统计检验是否存在显著的长期弱势,最后对我国IPOs股票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找出存在长期弱势的主要原因。 通过计算和统计参数检验,发现我国IPOs存在显著的长期弱势,其长期表现显著低于市场和规模相当的上市公司,IPOs上市后三年的市场表现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在-32%~-20.8%之间,表明我国的IPOs股票不适合长期持有,IPO市场效率较低,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 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自身因素是我国的IPOs长期弱势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流通股比例、年龄、行业、历史经营业绩及上市后盈利能力下降都对IPOs长期弱势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上市后盈利能力下降是长期弱势的根本原因;另外发行规模、发行日市场景气指数、投资者在IPO期间的过度乐观情绪、承销商声誉也分别对IPOs长期弱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针对如何提高IPO市场的效率提出政策建议:一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二是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三是完善IPO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四是规范中介机构的发展;五是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