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白花紫露草(Tradescantia flaminensis)、鲸鱼花(Gloxinia sylvatica)、蔓长春花(Vinca major)、吊竹梅(Tradescantia zebrina)五种藤蔓植物为材料,采用3种不同营养液配方(低浓度通用型营养液配方、观叶植物常用营养液配方、完全营养液配方),以1和1/2浓度6个处理与清水进行对照,另设显根水培与暗根水培进行根际变化比较,通过对五种藤蔓类植物形态、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探讨了不同处理下五种藤蔓植物对水培的适应性及其生理特性变化情况。结果如下:
(1)水培五种藤蔓植物的形态变化试验对五种藤蔓植物在不同处理下的发根率、新叶发生率、植株成活率进行了测定,并对根体积、根长及株长的增长进行了方差分析。其中,五种藤蔓植物水生根系于28d内发根率为70%至99%;五种藤蔓植物在生长2个月时新叶发生率为9.03%至34.76%。水培植株成活率方面,白花紫露草的成活率最高,为100%,蔓长春花的成活率最低,为58%。不同营养液对根体积增长的差异不显著,但低浓度通用型营养液配方与清水对照对五种植株根长生长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除吊竹梅,常春藤、白花紫露草、鲸鱼花、蔓长春花在不同营养液中的植株长度达到显著水平:处理1、2对常春藤的长度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处理1、6对白花紫露草的株长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处理4对鲸鱼花、蔓长春花的株长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2)水培五种藤蔓植物生理特性的变化试验对五种藤蔓类植物在不同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水培营养液pH值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常春藤的相对电导率呈现下降一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白花紫露草的相对电导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鲸鱼花、蔓长春花、吊竹梅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状变化趋势;根系活力方面,五种藤蔓植物均表现出在1比例营养液下较1/2比例营养液下根系活力差的现象。就叶片含水量变化趋势而言,常春藤、蔓长春花的叶片含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趋势明显;白花紫露草、鲸鱼花的叶片含水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含水量较高;吊竹梅的叶片含水量除部分上升外,变化趋势不明显。从不同植物在六种处理中的丙二醛变化趋势上来看,处理1、2、3下的丙二醛含量较处理4、5、6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五种藤蔓植物水培营养液pH值的变化呈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
(3)显根水培与暗根水培的不同显根水培下有大量绿藻增长。水插法获得的植株对显根水培法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洗根法获得的植株在暗根水培条件下生长更好。五种藤蔓植物根系活力在暗根水培中较显根水培中强,暗根水培下的pH值均小于或较显根水培稳定。 (4)水培五种藤蔓植物的可行性五种藤蔓植物水培的可行性依次为:白花紫露草>鲸鱼花>常春藤>吊竹梅>蔓长春花;其中吊竹梅在水培后期品质下降,而蔓长春花在整个水培过程中都表现出对水培环境的不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