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马唑仑和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膝关节置换术中镇静效果的比较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min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和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拟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分布在45-65岁,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患者摆穿刺体位后选择L3-4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一次性注入0.66%罗哌卡因2.5ml并置入硬膜外导管,麻醉操作完成后协助患者恢复平卧位,并通过面罩给与4-6L/min的氧流量进行吸氧,待阻滞平面平稳后开始输注镇静药物。瑞马唑仑组(R组)给予瑞马唑仑0.1mg/kg静脉注射,继以5ug/kg/min连续泵入至BIS下降到75,然后逐渐调整输注速度把BIS保持在60-80范围内。咪达唑仑组(M组)给以咪达唑仑总量0.05 mg/kg,并在5min泵注完成,继以0.05 mg/kg/h持续泵注至BIS值下降至75,然后逐渐调整输注速度把BIS保持在60-80范围内。手术期间不再给予其他镇静镇痛药物,两组患者均于缝皮时停止泵注,待患者意识清醒后送入PACU。然后分别监测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从开始给药至BIS降至<75的时间),恢复时间(从泵注结束至BIS升至>90的时间),以及患者麻醉平面稳定时(T0)、用药后BIS<75(T1)、手术开始20min(T2)、停药时(T3)、停药后BIS>90(T4)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 O2),并统计不良事件(低血压,呼吸抑制,烦躁,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结果:结果显示与M组相比,R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BIS<75)的时间和苏醒(BIS>90)的时间均比M组时间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两组病人的RR在T2、T3时刻组间数据比较,咪达唑仑呼吸频率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R组和M组的MAP在T1、T2、T3时刻与T0时刻比较都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降低程度仍在小于基础值20%的范围之内,两组患者在T4时刻MAP较T0时刻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组间MAP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对HR均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呼吸抑制、烦躁、术后谵妄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剂量0.1mg/kg,泵注剂量5ug/kg/min)辅助镇静是安全有效的。并且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相比镇静起效和苏醒时间更快,低氧血症、心率下降发生的频次更低,并且无烦躁谵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导入630nm激光对血卟啉衍生物诱导的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影响,为间质光动力治疗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成功构造出24只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的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等到皮下移植瘤生长到平均体积为250-300mm3按照以下要求分别作相应处理,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单纯光敏剂组(瘤内注射光敏剂但无630nm激光照射)、单纯光照组(经皮穿刺630nm激光照射但不注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病变的进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亦可能发生斑块破裂,最终导致急性临床事件如脑卒中的发生。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展现出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微小RNA是一种具有调控功能的短链RNA分子,在许多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微小RNA在循环系统中不稳定,极易被RNA酶分解,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作为运输微小RNA的容器,除此之外
目的:老年人生命质量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预测因素。膳食营养是健康老龄化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拟通过调查胶州市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现状和膳食摄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膳食多样性与生命质量的关联,为农村老年人通过膳食摄入提高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开展横断面研究,选取胶州市≥65岁的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的问卷调查收集研究资料。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人口社
目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来源于自然界,需要经过多种转化才能得到的一种天然非黄酮类多酚类提取物。本研究利用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通过饮食等手段,介入通过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DSS)溶液而达到引发肠道炎症性反应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体内,观察其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
目的:旨在探讨年轻女性(≤30岁)乳腺癌的超声(Ultrasound,US)、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及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特征,以及影像学特征与不同免疫组化分子亚型的相关性,以期早期识别分子亚型,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8月于
目的:比较电磁导航辅助下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与常规Endo-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
目的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引入执行意向变量,建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调查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患者自我照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及理论研究形成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概念框架,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意向问卷的编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及课题组讨论形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两种灌注技术所获定量参数在鉴别诊断脑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与脑转移瘤(metasta
目的:通过分析院内发生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寻找老年患者院内发生NVUGIB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开发列线图模型。通过老年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结合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患者NVUGIB的院内发病率,从而帮助临床医师早期发现并预防老年患者院内发生NVUGI
目的:采用双喷头3D打印技术构建负载万古霉素(VAN)/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乳酸(PLA)复合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并对该复合支架进行表征、力学性能检测、体外药物释放检测、体外抑菌实验、体内外毒性评估、生物相容性评估、体内降解性能和成骨性能等一系列研究。通过观测并评估该复合支架在体内外对骨缺损修复的综合效果,为该载药缓释微球复合支架最终能应用于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