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移情——解读手卷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卷”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一种经典呈现形式。它凭借自身的四大基本特征(横向的构图、高度很窄但长度极长、“卷”的形式、制作绘画与欣赏绘画时“逐渐展开”的过程)与其它卷轴画形式区分开来,更区别于西方架上绘画的呈现方式,从而成为一种极具东方特色的绘画载体。手卷形式集中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视觉经验、哲学思想与审美趣味,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针对“手卷”为研究对象,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阐述手卷的基本定义并探索手卷形式的来历,即手卷脱胎于汉代的卷册。由于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具有浓重的礼教色彩,以儒家人伦观念为主的内容成为了绘画艺术集中表现的对象。因此,手卷凭借其狭长的构图空间以及强烈的时间概念接过了这一历史的使命,并在中国画艺术尤其是早期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二章节的研究方法着眼于对古代典籍、画论等资料的查阅、取样,并以此为基础试着梳理中国画手卷艺术从产生到兴盛再到衰弱的发展过程;第三章着重分析手卷为何能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载体。本章节的研究运用多视点、多角度的方法,尝试从建筑、起居、视觉经验等方面论证手卷绘画形式出现的必然性;第四章为全文的核心部分,此章节笔者试着站在“画者”、“观者”的不同角度深入剖析手卷的五大特色:一、完整的叙述功能。二、强烈的时空性。三、构图的开放性。四、观看的私密性。五、画面的复合性;全文最后两个章节分别为:一、展望手卷形式在新时期下的发展方向。二、总结全文。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今天,手卷绘画几乎已经失去了其私密性的观看方式,它们往往被放置在特制玻璃展柜中,并将其全部展开曝光在众人眼前。这种展厅般的观看方式使得手卷与西方架上绘画相比几乎没有了区别。从表面上看,手卷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似乎已不能适应当今观众的观看需求了,但这并不等于手卷就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今人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寻求其它突破点来让手卷绽放出新的活力。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创造性的将手卷《清明上河图》与数字影像充分结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看感受。这种探索与尝试足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手卷艺术终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未来的艺术世界里。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丁方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他曾以其所谓”大灵魂绘画”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丁方对绘画艺术的挚爱与坚持,数次苦行僧般的行走体验,以及其宗
期刊
如果把党和国家比喻为参天大树,基层干部就是 深扎群众土壤中的万千根须,输送着养分,稳固着根 基。 当目光聚焦在基层干部这一时常被人们忽略的群 体时,我们深深地为他们忍辱
学位
介绍我国大型硫铁矿制酸装置国产化的现状,针对冬瓜山铜矿副产硫精砂中磁硫铁矿含量高、粒度细的特点,对2×400 kt/a硫铁矿制酸装置的工艺流程、"三废"处理、系统配置的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