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西藏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的穹窿附近发现了大量绿柱石矿化的痕迹,错那洞片麻岩穹窿便是其中的典型实例。错那洞片麻岩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穹窿核部主体为淡色花岗岩,伟晶岩呈脉状穿插于周围岩体中,绿柱石大量分布于伟晶岩中。岩体中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钠长石、白云母等,此外还含有少量黑电气石、钾长石等矿物,副矿物主要有锆石、独居石等。通过对黑电气石进行SEM-EDS面扫描,可以看出电气石具有明显的元素分带现象,意味着其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演化,结合本地区出现的与W-Sn矿化作用有关的白钨矿、锡石等矿物,认为成矿岩体具有高度演化的特征。通过对绿柱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观察,发现含有大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及矿物包裹体,对这些绿柱石气液两相包裹体进行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气液包裹体中气相部分主要由CO2、N2等组成,液相部分主要由CO32-、HCO3-、K+、SO42-等组成,说明成矿流体富含多种挥发分。这些挥发分的存在,降低了结晶温度,并携带巨大的热量,促进了岩浆熔体的长期缓慢结晶,同时也促进了岩浆的高度分异演化。通过研究我国新疆地区、华南地区、川西地区、云南地区等产有绿柱石矿床的矿区,发现这些绿柱石中均含有大量的CO2、H2O等挥发分流体,此外这些与矿化作用有关的岩体均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是一种高分异的花岗岩。通过对附近未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的Dala岩体进行锆石U-Pb定年及氧同位素研究,认为Dala岩体形成于主碰撞造山阶段(约43Ma),区别于错那洞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约20Ma),后者与伸展作用有关。Dala岩体是在地壳增厚过程中由角闪岩的深熔作用为主,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作用的深熔作用而形成。Dala岩体不具有高度演化的特征,因而未发生绿柱石等稀有金属成矿。综上所述,绿柱石成矿其中两个重要因素便是高分异演化的岩浆体系和富含挥发分的成矿流体,这对于进一步的找矿具有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