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绿柱石的包裹体研究及成因探讨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西藏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的穹窿附近发现了大量绿柱石矿化的痕迹,错那洞片麻岩穹窿便是其中的典型实例。错那洞片麻岩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穹窿核部主体为淡色花岗岩,伟晶岩呈脉状穿插于周围岩体中,绿柱石大量分布于伟晶岩中。岩体中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钠长石、白云母等,此外还含有少量黑电气石、钾长石等矿物,副矿物主要有锆石、独居石等。通过对黑电气石进行SEM-EDS面扫描,可以看出电气石具有明显的元素分带现象,意味着其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演化,结合本地区出现的与W-Sn矿化作用有关的白钨矿、锡石等矿物,认为成矿岩体具有高度演化的特征。通过对绿柱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观察,发现含有大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及矿物包裹体,对这些绿柱石气液两相包裹体进行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气液包裹体中气相部分主要由CO2、N2等组成,液相部分主要由CO32-、HCO3-、K+、SO42-等组成,说明成矿流体富含多种挥发分。这些挥发分的存在,降低了结晶温度,并携带巨大的热量,促进了岩浆熔体的长期缓慢结晶,同时也促进了岩浆的高度分异演化。通过研究我国新疆地区、华南地区、川西地区、云南地区等产有绿柱石矿床的矿区,发现这些绿柱石中均含有大量的CO2、H2O等挥发分流体,此外这些与矿化作用有关的岩体均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是一种高分异的花岗岩。通过对附近未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的Dala岩体进行锆石U-Pb定年及氧同位素研究,认为Dala岩体形成于主碰撞造山阶段(约43Ma),区别于错那洞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约20Ma),后者与伸展作用有关。Dala岩体是在地壳增厚过程中由角闪岩的深熔作用为主,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作用的深熔作用而形成。Dala岩体不具有高度演化的特征,因而未发生绿柱石等稀有金属成矿。综上所述,绿柱石成矿其中两个重要因素便是高分异演化的岩浆体系和富含挥发分的成矿流体,这对于进一步的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进步,传统的教育体系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国家的支持与重视下,我国科学教育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有了很大
目的:通过研究天香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以探究其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63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天香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9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大鼠开胸后左心室内注射月桂酸钠建立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为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天香丹、尼可地尔灌
普通鲤鱼和观赏锦鲤经常会有一种疾病,表现如:冷漠,聚集在入水口,皮肤粗糙伴有出血,鳃坏死,凹陷的眼睛,脾脏和肾脏肿大。这种致病病毒被确定为鲤科的疱疹病毒Ⅲ型(CyHV-3),也称为锦鲤疱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及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回顾采集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健康体检女性的APTT、TT、PT、FIB、D-D水平,对卵巢良性、恶性肿瘤,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不同年龄段下的卵巢癌凝血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与非卵巢恶性肿瘤组相比,卵巢癌组患者FIB、D-D显著增高(P<0.001
目的:制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的临床路径,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其实用性与可靠性。方法:该研究通过两个阶段开展。1明确疾病管理路径的结构框架,通过查阅指南,提炼总结最佳证据,制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的临床路径;2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试验。通过便利抽样法将符合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112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2019年1-5月为对照组,按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护理开展工作;同年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