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对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代谢产物β-羟基丁酸酯、吡啶二羧酸以及链霉菌产生的井冈霉素A 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DNA 分离和细菌电泳进行了探索。β-羟基丁酸酯(PHB)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碳源与能量储存物质,也是微生物产生的重要生物材料。本实验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ringiensis)中提取、纯化得到PHB,并首次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测定PHB 的方法。原理和步骤如下:发酵液或菌体经超声波破壁、硫酸水解、Ba(OH)2中和以除去SO42-后,以间接紫外检测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其单体β-羟基丁酸的浓度而实现对PHB 的定量分析。毛细管电泳优化条件为:以5 mmol/L 对羟基苯甲酸为背景电解质,0.5 mmol/L TTAB 为电渗流改性剂作为运行电解质(pH 8.0),分离电压?15 kV,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本方法线性范围宽(2 ~ 1000 μg/mL)、重现性好(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RSD 值均小于1.0%)、灵敏度高(检测限为0.2 μg/mL,比GC 法低2 ~ 3 个数量级)。以该法测定了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菌833-2-1 发酵过程中PHB 的变化规律。本法还可检测平板菌落菌体的PHB 含量。本方法的建立为深入研究细菌生理代谢、生物材料中的PHB 含量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吡啶二羧酸(DPA)的新方法。以10 mmol/L 磷酸盐、10 mmol/L EDTA 和0.25 mmol/L TTAB 在pH 6.2 为载体电解液,分离电压–25 kV,毛细管温度25℃,DPA 可在8 分钟内实现快速测定。本方法分离柱效高(理论塔板数大于300 000 plates/m),重现性好(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RSD 值分别小于0.5%和2.0%),检测限低(0.01 μg/mL),是一种快速、准确地测定DPA 含量的新方法。从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菌833-2-1 培养物中分离到纯芽胞,测定的纯芽胞中DPA 的含量与测定的芽胞数之间有好的相关性(r = 0.9954),从而通过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芽胞中DPA 的含量可以确定苏云金芽胞杆菌芽胞数。该方法快速、灵敏,比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更准确,最低检测浓度为7.2 ×105 芽胞/毫升。本文建立了间接紫外检测和直接紫外检测二种测定井冈霉素A 含量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前者的运行电解质为:10 mmol/L 安替比林-2 mmol/L EDTA(pH 5.2),在分离电压15 kV,毛细管温度25℃条件下,分离柱效可达到350 000 plates/m。测定浓度的线性范围:12.5 ~ 1250 μg/mL,最低检测限1.0 μg/mL,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5%和1.5%;后者的运行电解质为:100 mmol/L 乙酸盐(pH 4.7),在分离电压15 kV,毛细管温度25℃条件下,分离柱效可达到200 000 plates/m。测定浓度的线性范围:5.0 ~ 500 μg/mL,井冈霉素A 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2 μg/mL,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5%和1.5%。这两种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7% ~ 104% (n = 3,RSD ≤3.0%)范围内。通过实际样品测定,两种新方法与国家标准HPLC 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