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程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是残疾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完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是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是“平等、参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一个地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将侧面反映该地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程度及文明程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公布以来,社会的热烈反响、习近平和张高丽等同志的多次关怀,让残疾人体育事业受到空前的关注,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也在悄然孕育之中。在上海市杨浦区开展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是紧跟社会热点,关注民生、了解杨浦区转型发展现状的有效方式。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与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研究,发现截至2013年初,有关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文献仅5篇,且有2篇出于一人之手,而至2015年初,有关残疾人体育的文章数量也增长迅速。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残疾人体育组织、设施、活动、指导、信息及残疾人本身进行调研。发现杨浦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有其优势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问题在于: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缺乏协同配合;残疾人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没得到满足;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和保障不够到位;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较为单一。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组织多为政府部门和志愿者组织。而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政府对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视度不够、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氛围没有形成、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机制不完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杨浦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问题,结合杨浦区老龄化严重,但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和基础体育设施较为完善的情况,本着增加现有资源使用率和引导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原则,提高残疾人体育参与和满意度的目标,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①挖掘现有资源,加强残疾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②加强分类指导,培育残疾人体育组织;③依托高校优势,推进残疾人健身指导专业化建设;④创新思路方法,开发残疾人体育活动“量体裁衣”式的项目内容;⑤注重参与效果,完善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激励评价机制;⑥发挥社会力量,加大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力度;⑦结合杨浦实际,加快实施公共体育服务“老残共用”方案;⑧加强相互借鉴,促进上海各区县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