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中新遗传结构的起源与进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f10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当今地球上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然而生命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如何从最原始的生命形态不断演变,创造出如此巨大的多样性,是自然留给我们最吸引人的奥秘之一。因此对于分子进化生物学或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者来说,承载生命遗传信息的基因组如何进化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一个基本科学命题。本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基因组中新遗传结构起源的分子机制和进化模式,一方面以实验的方法在黑腹果蝇亚种组中大规模地对新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探讨了果蝇基因组中新基因起源的分子机制和进化模式;另一方面以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啮齿类动物大鼠和小鼠进行比较基因组研究,以人和猪的转录序列作为外群,鉴定了大量啮齿类特有的新外显子,并对这些新外显子的进化特征和产生机制做了研究。   在果蝇基因组新基因起源与进化的研究工作中,综合运用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Southern印迹(Southern blotting),表达转录分析,生物信息确认和进化速率分析等技术和分析手段,通过对黑腹果蝇约7000个基因在黑腹果蝇亚种组8个近缘物种中同源拷贝数分布的筛选,鉴定了17个年轻的散在重复新基因,并对这些新基因的结构、表达和进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DNA水平的重组机制产生了大量的新的与祖先基因结构没有冗余的散在重复基因,它们的基因结构以很高的频率形成了嵌合结构。这些新散在重复基因形成嵌合基因的机会有可能大大高于预期。同时,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重复序列特别是DNAREP1转座子很可能通过了非等位同源重组方式介导了散在重复基因的形成。最后,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证明绝大部分的这些新的嵌合重复基因是有功能的。   在啮齿类新外显子的起源与进化研究中,首先利用有完整序列信息的人和小鼠的基因组,通过同源比对确定了人和小鼠间12,419个直系同源的基因组转录单元,这些基因组转录单元中71,039个大、小鼠共有且相位定义清晰的外显子被用作后续的分析。通过与人的基因组序列相比较,并进一步以猪的转录组序列作为第二外群排除掉可能是在人的基因组中丢失的外显子后,共确定了2,695个啮齿类特有的新外显子。随后对这些新外显子产生的机制、进化速率、潜在功能以及与选择性剪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多数新外显子来自内含子的非重复序列,存在快速的碱基非同义替换和插入缺失,功能分布上最多的是参与细胞外结合和蛋白间相互作用,提示这些新外显子的产生可能与啮齿类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进化相关。对这些新外显子与选择性剪接之间关系所做的分析表明,大多数的新外显子存在于表达量较低的选择性剪接形式中,这说明这些外显子通常参与形成执行组织特异功能的表达形式,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些外显子何以能够摆脱对基因的功能限制而产生较快的进化速度。   总之,上述对果蝇基因组中新基因和啮齿类基因组中新外显子的起源和进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中通过新基因或新外显子等基因组新材料产生新功能的进化过程是常见的和重要的遗传机制。
其他文献
杂色鲍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为世界性养殖贝类之一。我国是杂色鲍产量和出口最多的国家。杂色鲍加工后产生大量下脚料,大多被随意丢弃。下脚料中的内脏可用于生产褐藻酸
学位
股权投资基金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在基金的募集、投资、管理、退出阶段仍
受精时卵子胞内的钙升高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化事件。有别于其他脊椎动物,在哺乳动物中,这样的钙升高会以振荡的形式出现,并持续数小时之久。受精时的钙信号是卵子激活和启
学位
学位
学位
持续的神经活动可以诱导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或减弱(LTD),这被认为是神经元联系在发育过程中精细修饰和学习记忆的细胞学基础。近期的研究表明早期形成的LTP是可以被后
期刊
学位
该文论述了采用微带线结构设计和制作的3CM的雷达锁相本振源的一个部件--微波单边带(SSB)调制器.其载波以9370MHz为中心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60MHz,带宽为600MHz.文中着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