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型烟粉虱为近年来侵入我国的外来入侵害虫,目前在山东主要烟区普遍发生。本文研究了B型烟粉虱在山东烟田的发生为害情况,不同种植方式对其发生的影响和烟粉虱为害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并系统的研究了不同药剂对烟粉虱各虫态的毒力和对成虫的驱避作用,为正确评价烟粉虱为害烟草的风险性及指导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调查了山东主要烟区B型烟粉虱的种群动态。结果发现:田间烟粉虱始见于6月初,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7月下旬数量急剧上升,8月上旬达到最高峰,百株虫量达3600头,9月初仍在3000头。随着烟叶收获完成,烟粉虱转移到其他越冬寄主上。2.明确了烟草不同种植方式对烟粉虱种群发生数量的影响。在调查的3种种植方式中,烟粉虱发生数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套种甘薯烟田>套种大豆烟田>纯作烟田。3.明确了烟粉虱为害对烟叶外观品质的影响。受烟粉虱为害的烟草叶片成熟时间提前,成熟时间与为害密度呈现相关性,其中烟粉虱为害密度为5.0头/cm2的烟草叶片成熟时间比对照叶片成熟期提前8.8天,为害密度为2.0头/cm2的叶片成熟时间提前7.3天。随着为害数量的增加,霉污病面积占叶片的面积比例增大。小密度烟粉虱为害后,为害等级为Ⅲ,大密度为害后等级为Ⅳ。4.测定了烟粉虱为害后烟叶内在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受害烟叶总植物碱含量下降;总氮、蛋白质、钾、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上升,并且与密度呈现相关性。5.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烟粉虱为害后的烟叶中挥发物的成分变化。结果发现:对照叶片中含量在0.21%以上的物质有58种,烟粉虱大密度为害后有69种物质,烟粉虱小密度为害后有59种物质;并且烟粉虱不同密度为害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均较对照有明显变化。6.测定了各种药剂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和对成虫的驱避作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氯氟氰菊酯、噻虫嗪、烯啶虫胺和灭多威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高,其中阿维菌素毒力最高,其毒力分别是噻嗪酮的3625.3倍、873.4倍、841.4倍、312.8倍、154.3倍和53.4倍;蚊蝇醚对卵的毒力最高,LC50为0.0091mg/L,其毒力是噻嗪酮的91151.9倍;阿维菌素、噻虫嗪、吡虫啉、烯啶虫胺、虱螨脲和氯氟氰菊酯对1龄若虫的毒力均较高,且对1龄若虫的毒力也显著高于3龄若虫,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虱螨脲和蚊蝇醚对若虫致毒作用缓慢;吡虫啉和噻虫嗪对烟粉虱成虫的驱避效果好,且持效期可达15天;绿颖矿物油对成虫的驱避率较高,并有较高的杀卵作用,应用价值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