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下滨河区的开发,作为城市生命起源和活力空间的滨河绿地景观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景观环境的舒适度和感知度。景观设计师需要提升景观的感知力,重视景观的感官体验和使用者精神层次的更高享受,预防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世界。以往的滨河景观设计大多注重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力,忽略了感官的综合感知体验,最终导致滨河景观设计品质的下降。因此,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多感官体验的综合运用,将会成为滨河景观设计的流行趋势。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梳理国内外城市滨河绿地景观及多感官体验设计的研究现状,了解其前沿知识。并对多感官设计理论展开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全方位探索人的各种感官奥秘,理清了感觉器官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多感官体验设计的方法和思路。本案以上海市川杨河滨河绿地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实地踏勘的方法,深入的分析场地特性,了解使用人群需求,场地定位为提高人们感知力的滨河绿地景观,确立多感官体验设计的规划理念,从人的感知需求出发,注重人们的感知体验。其次运用观察体验研究的方法,记录人们在景观中的感知行为习惯。然后通过查阅与滨河绿地景观及多感官体验设计相关的优秀案例,并总结案例中可借鉴经验。最后从生态、人文、社会三方面构建,用链接、融创、织绿、点睛四步走的路线完成总体规划,创新性的提出了大量多感官设计策略,赋予场地感知力,建设具有鲜明河流性格的滨水生态绿廊和公共休闲地带,改善水岸生态环境、开放滨水活动空间、提升市民对场所的感知。本研究具有多重意义,首先,为以后多感官体验的景观设计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其次多感官设计理论为滨河绿地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滨河景观注入新活力;最后,上海川杨河滨河绿地设计建立了 一个所有人都能使用的全方位景观,使得幼龄儿童、残障人士都可以在景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区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具有新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