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交流与对话日益密切,政治演说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信息交流手段。政治演说的翻译也因此而受到瞩目,其翻译质量的好坏很多时候直接关系到政治演说的所带来的国际反响。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政治演说的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主张“目的语读者对目的语的反应应与源语读者对源语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与政治演说重视听众(读者)的特点不谋而合。本文以《浅沼稻次郎两次演说》的汉译实践为例,从信息问题的处理和句法问题的处理两方面入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政治演说翻译(日译汉)中的应用。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中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翻译实践文本的特点、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应用于政治演说翻译方面的先行研究以及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步骤。第二部分是本论,本论分为两章。第一章是功能对等理论在信息问题处理中的应用。在该章中,主要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信息缺失以及特殊信息处理这两种问题,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例句内容和语境的不同,对如何使用加译、直译和意译等不同技巧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句法问题处理中的应用。在该章中,笔者主要就文中出现的四种句法方面的问题,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具体来说就是含有接续语的句子、含有插入语的句子、含有同位语的句子以及含有惯用语的句子这四种。在本论部分重点论述了翻译时不仅要注意主谓等主要成分的翻译,也要注意除主谓成分以外的其他修饰或补充成分的翻译,使其尽量与目的语(汉语)习惯相适应。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得到如下结论:1.政治演说的汉语译文应该尽可能地保证原文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当出现信息缺失或者汉语读者不清楚的特殊信息时,应该将汉语读者的感受放在首位,对其信息进行适当的增补以使汉语读者享受到同日语读者一样的阅读体验。2.在政治演说的日译汉翻译中,要关注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与政治背景的差异,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说明。尤其日语多省略表达,这一特点造成其话语背后常常隐含深意,这就需要对其加以解释说明。3.在翻译政治演说的时候,应仔细分析句子成分,适当把握上下文关系,同时还需要充分注意句中接续语、插入语等成分,以免造成误译、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