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克莫司(英语:Tacrolimus,简称FK506或Tac,商品名:Prograf,普乐可复)作为免疫抑制药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白细胞介素-2合成,阻断钙调磷酸酶对T细胞的启动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中断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而发挥作用。日本藤泽制药1984年首次发现了他克莫司,经研究已掌握了其全合成工艺。FK506与环胞霉素A(CsA)是作用机理相似的第二代免疫抑制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FK506有更好的免疫抑制效力。FK506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疏水性大环内酯结构导致其口服后胃肠道吸收有限。本研究制备了载FK506的F127-CS/DCA胶束,并对其各项理化性质和体内药物吸收机制及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相关评价,说明了F127-CS/DCA胶束为载体对FK506口服给药吸收能力的改善。本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结合物制备及表征本部分选择普朗尼克F127(F127)作为骨架,通过壳聚糖(CS)分子中的氨基的化学反应将其连接到单羧基化的普朗尼克F127骨架上,并利用红外光谱(IR)和’H核磁共振波谱(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验证和表征。表征说明,在F127-CS的1H-NMR图谱中显示同时存在CS的特征峰(5.Oppm和3.1ppm附近)和F127的吸收峰(3.6ppm和1.1ppm附近),因此可以说明成功合成了F127-CS结合物。F127-CS的IR图谱中显示,接上CS以后,羰基伸缩振动特征峰在1735.97 cm-1出现,从而证明CS成功被连接到F127骨架上,可以说明得到的产物即F127-CS聚合物。2.处方前研究与胶束的制备本部分对FK506的基本理化性质及空白脱氧胆酸钠(DCA)和空白F127-CS/DCA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处方前测定,荧光探针法测定CMC的结果表明,空白F127-CS/DCA胶束和空白DCA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在2.65×10-3mol/L和1.8×10-2mol/L左右。空白F127-CS/DCA胶束的CMC显著降低,说明使用合成的F127-CS后,所制备胶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具备更加优良的抗体液稀释能力。本部分建立了FK506的体外含量测定方法。选择薄膜超声法制备他克莫司F127-CS/DCA大分子复合物胶束,研究其载FK506的能力并以粒径,载药量(DL),Zeta电位等为指标筛选对胶束结构及性质影响较大的单因素,在此基础上,以DL为优化指标,通过均匀设计筛选确定最优处方,综合考虑包封率(EE),粒径及Zeta电位对F127-CS/DCA FK506大分子复合物胶束的影响,确定胶束制备的最优处方为F127-CS与DCA投料比(m/m)X1=1:1,FK506的投药量X2=8 mg,水化温度X3=20℃,水相体积X,=8 mL,水化时间X5=8 min。3.载药胶束理化性质考察及体外释放实验本部分通过对FK506 F127一CS/DCA大分子复合物胶束的外观及理化性质等的考察对其最优制备处方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FK506 F127-CS/DCA大分子复合物胶束溶液显现为澄清透明状态,透射电镜(TEM)下胶束呈较均匀的类球形,贝克曼粒径和电位仪测定平均粒径为(55.77±2.23)nm,平均电位为(-6.38±0.47)mV。胶束的体外释放实验采用透析袋法考察了制剂在人工胃液(含1%吐温-80)以及人工肠液(含1%吐温-80)中的释药速度和程度。通过对释放结果的模型拟合, FK506注射液在两种介质中都呈现出相对较慢的类零级释放,而载FK506的DCA胶束和F127-CS/DCA胶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药物释放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呈显著地先快后慢特征。4.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本部分构建了大鼠的在体肠灌流模型,考察了载药胶束在大鼠小肠中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其吸收机制和最佳吸收肠段。大鼠全肠段的吸收实验结果表明,26、52、104 μ g/mL三个浓度下FK506 F127-CS/DCA大分子复合物胶束灌流液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均呈现出一级动力学特征,三种浓度的大分子复合物胶束的Ka分别为0.2355,0.2326和0.221,各组Ka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认为被动扩散是FK506 F127-CS/DCA大分子复合物胶束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机制,且26-104 μ g/mL的范围内低中高三种浓度的胶束溶液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肠段的吸收实验分别测定了FK506 F127-CS/DCA大分子复合物胶束灌流液在大鼠各肠段内的吸收情况。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Duodenum, Duo),空肠(Jejunum,Jej),回肠(Ileum,Ile)和结肠(Colon,Col)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2.51±2.31)%,(29.89±2.09)%,(31.45±0.71)%和(13.61±1.70)%,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表现出更强的FK506吸收能力。5.FK506口服大分子复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实验本部分建立了大鼠血清中FK506的分析方法,利用大鼠他克莫司Elisa试剂盒法测定载药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数据,并对相应的药动学统计矩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与FK506胶囊组相比,FK506 F127-CS/DCA大分子复合物胶束组的达峰时间(tmax)由3 h提前至1 h,口服给药后吸收速度明显加快,半衰期(t1/2)由16.09 h延长至18.00 h,平均滞留时间(MRT)由24.68 h延长至27.00 h,说明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减慢,作用时间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由533.79 ng/m L.h提高至742.11 ng/mL.h,AUC提高了39.3%,实现了增强FK506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F)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