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移动机器人已经应用到工业、服务、军事等各个领域。在探测、巡逻等多种任务场景中,移动机器人都需要自主导航以完成规定任务,其运动的基础是机器人定位。由于在城市高楼环境或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GPS信号误差过大无法用于定位,机器人需要寻求新的定位方式。而现有的单传感器的定位方式鲁棒性不强,机器人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异构传感数据提高定位能力。因此,本文针对机器人定位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图像-点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移动机器人已经应用到工业、服务、军事等各个领域。在探测、巡逻等多种任务场景中,移动机器人都需要自主导航以完成规定任务,其运动的基础是机器人定位。由于在城市高楼环境或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GPS信号误差过大无法用于定位,机器人需要寻求新的定位方式。而现有的单传感器的定位方式鲁棒性不强,机器人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异构传感数据提高定位能力。因此,本文针对机器人定位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图像-点云异构数据关联的机器人初始位置估计方法和实时位姿估计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大范围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包括:·研究分析异构传感数据关联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第二章)本文系统阐述了异构传感数据关联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异构传感数据关联的不同场景,将其分为多传感器相同维数、多传感器不同维数和多位置点多传感器三种情况,并分别对其处理思想和方法进行了阐述,为机器人应用异构传感数据关联解决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提出基于图像-点云异构数据关联的机器人初始位置估计方法(第三章)本文充分利用单目相机的便利性和激光点云的鲁棒性,实现了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机器人通过单目相机在全局点云地图中的初始位置估计问题。我们提出利用深度信息作为中间数据来解决2D图像和3D点云的异构数据关联问题。我们将全局点云地图分割并投影成为一组带有位置信息的深度地图集。然后使用无监督的神经网络将单个相机图像预测为对应的深度图像并在深度地图集中检索该深度图像,以此得到对应的位置信息。数据集测试显示定位准确率为89.3%,检索性能F1-Score=80%。·提出基于图像-点云异构数据关联的机器人实时位姿估计方法(第四章)本文提出了基于图像-点云数据关联的机器人实时位姿估计方法,实现了机器人利用单目相机在激光点云地图中的6自由度位姿估计。我们利用单目里程计的建图功能将连续的相机图像构建成3D相机点云,然后对全局的激光点云地图进行处理。最后使用改进的点云配准方法将相机点云与激光点云地图相配准,通过点云配准的变换矩阵求得相机的位姿。此外我们还解决了单目视觉定位存在的尺度不确定问题,定位平均平移误差为0.16 m,平均旋转误差为1.42°。·在机器人操作系统中设计实现大范围环境下的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第五章)面向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实际应用,本文在机器人操作系统中设计和实现了大范围环境下的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该系统结合全局GIS空间数据和局部SLAM建图结果实现混合导航。机器人可以直接调用GIS数据库中的路网数据进行全局拓扑导航,并且可以在行进过程中根据局部建图结果计算和优化局部路径,实现大范围环境下的自主导航,完成“感知-决策-行动”的循环过程。
其他文献
人脸属性预测在娱乐、安防、社交媒体等实际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有研究多采用分类和回归性能较好的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对人脸单个属性进行预测,由于单属性预测算法提取的特征较浅,未能挖掘更深层的特征,人脸属性预测准确率难以达到现实应用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算法能高效地获取与属性相关的浅层和深层特征,能够取得比经典学习算法更好的性能,但由于深度学习算法层数较深,需大量的训练样本,现有的公开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具有灵活多变的拓扑结构和对复杂战场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以WSN为搭载平台的精确干扰技术成为新一代电子对抗技术研究核心。然而,其庞大的传感器节点数目也为算法处理时效性带来巨大挑战。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了具有高效运算性能的精确干扰框架并提出了具有分布式运算能力的合作定位算法和精确功率传输算法。具体工作和创新点如下:一、搭建了以分布
本文主要研究自主驾驶汽车的场景感知和局部路径规划这两项关键技术。其中,场景感知由于输入数据的维数较高且包含大量噪声,因此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目前的场景感知算法主要利用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可大幅提高场景感知的性能。然而,深度学习中所存在的(a)数据需求量大,(b)人工标签需求量大,以及(c)缺乏可解释性这三个问题,却严重地限制了其在场景感知中的应用。为此,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人工智能的浪潮。从互联网巨头到中小规模企业、从研究所到各个高校,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围绕深度学习技术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虽然以TPU为代表的深度学习专用硬件层出不穷,但是GPU集群仍然是开展深度学习研发的主流平台。相比于巨头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大规模定制化深度学习平台,广大科研院校和中小规模企业由于预算有限,更偏向于采用高性价比的小规模GPU集群,来构建多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呈多样化高频次的特点,如通勤、购物、娱乐等。但公共交通拥挤、公共场所人群密集、道路交通拥堵等低出行舒适度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多个城市推出实时“拥挤度”、“交通指数”等出行参考指标,城市居民可据此合理选择出行,人流密集管控、道路交通疏导等措施的实施有了较好的针对性。但这些实时监控的出行参考指标,只反映当前而没有预测其即将产生的变化,作用相
判定布尔公式的可满足性(SAT)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经典的NP完全问题之一,由于众多领域的实际问题都可以转换为布尔可满足问题来求解,例如VLSI设计与验证、软件的形式验证、人工智能规划与优化等领域,因此几十年来一直是计算机理论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布尔可满足求解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实现的SAT求解器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但针对某些类型的SAT实例,例如复杂3-SAT实例,存在学习时间长、求解效率
合成孔径雷达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的重要方面,目标识别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机器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已经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性能。目前的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都是以完整的目标作为处理对象。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遮挡等导致的目标残缺现象。传统的机器学习目标识别技术识别这些遮挡目标的性能会严重恶化。因此需要研究针对合成孔径雷达遮挡目标的目标识别技术。本文重点
数据聚类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海量数据快速智能的聚类分析对于帮助整理、摘要和储存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聚类算法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聚类方法成为当前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现有的深度聚类算法普遍存在目标函数易退化、泛化能力弱、训练不稳定和无监督神经网络表达性不足等问题。如何设计具有强表达性、泛化性、稳定性的深度聚类算法是人工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和交通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失衡的交通供需关系引发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能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单纯限制交通出行需求或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方法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潜力越来越小。智能交通系统立足科技的进步平衡交通供需,在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对道路交通系统
计算机视觉系统作为许多智能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工业4.0、智慧城市、自动驾驶以及军事领域的无人化作战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视觉目标检测和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的基础任务,也是实现许多高级视觉应用的前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视觉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噪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的视觉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还不能满足实际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