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家族吊脚楼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之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兴起与该地区独特的山地地貌和传统文化的长期融合演化是分不开的,它作为一种适应山地地貌的特殊民居形式,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它不仅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个性,更对土家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随着现代化浪潮,城乡格局更新等一系列观念与物质层面的多重推进,土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土家族对吊脚楼这一居住形式的观念意识发生急剧的变迁。土家人对营造吊脚楼的技艺的学习与传承受到各方面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传统观念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民众意识淡化;新建筑元素的冲击;匠师转行等。总之,营造吊脚楼这一技艺及其传承出现了“断层”危机。因此,如何传承与保护这一物质实体,加大对吊脚楼营造技艺的研究力度,培养和扶持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以及建立和完善现代传承与保护机制就显得格外的任重而道远。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兴安村的龙师傅、徐师傅和胡师傅为研究个案,运用文化变迁理论试图解读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及其变迁相关问题。对吊脚楼实体、技艺方法和传承方式展开进一步的论述,总结出吊脚楼营造师徒传艺过程的特点,力图揭示土家族吊脚楼民居与环境结合的特点,并提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与保护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