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中风病备受临床及科研的重视,有关研究深入中风病各个层面。近年来,与急性脑血管病有关的微观指标-生物学标志物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而证候作为中风病某一阶段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的高度概括,同样从中医的角度反应中风病的微观特点。本研究拟从中风病气虚证、痰热证的角度探讨中医证候与西医生物学指标PARK7、NDKA的相关关系及生物学指标在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及评价中的作用,促进证候评价及诊断客观化、可量化进程。同时纳入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证候、生物学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深入挖掘生物学指标在疾病层面及证候层面对于评估病情、判断疾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5例正常人血清标本,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气虚证患者33例、痰热证患者87例,在发病72h内、第7天及第14天多时点采集患者血清标本以进行生物学指标(PARK7、NDKA)的检测,同时进行如下临床评价:采集四诊信息,使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评价量表》进行证候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①NDKA、PARK7血清水平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特征:总的气虚组PARK7的血清水平低于正常人[25.80(16.44)vs36.00(17.85),P<0.01]。总的痰热组PARK7的血清水平高于正常人[46.44(92.23)vs36.00(17.85),P<0.01]。总的气虚组的NDKA的血清水平高于正常人[43.01(22.84)vs 29.50(17.65),P<0.01]。总的痰热组NDKA的血清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虚组PARK7、NDKA均呈轻微上升后下降趋势,痰热组的两个指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痰热组的PARK7的血清水平高于气虚组(P<0.01),气虚组的NDKA的血清水平高于痰热组(P<0.01)。②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NDKA、PARK7血清水平之间的关系:急性缺血性卒中后PARK7与NDKA在总体及三个时点上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线性关系(P<0.05)。从气虚证、痰热证不同角度分析均可发现PARK7与NDKA的正相关关系且存在线性关系(P<0.05)。③NDKA、PARK7血清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发现从全部患者、气虚组及痰热组的角度分析均未发现NDKA、 PARK7的血清水平与NIHSS评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④DKA、PARK7血清水平与证候程度的关系:气虚组PARK7在总体上与气虚证评分有良好的负相关性,痰热组PARK7在发病72h内与痰热证评分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5)。⑤证候程度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气虚组发病第14天的气虚证评分、痰热组整体及各时点的痰热证评分与NIHSS评分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5)。其中痰热组整体及各个时点与NIHSS评分均具有线性关系(P<0.05)。⑥NDKA、PARK7血清水平对缺血性中风病及证候的诊断价值:生物学指标PAPK7在中风后第14天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其AUC为:0.598,特异性在100%,敏感性为39.2%,cut off值为:78.15ng/ml。生物学指标PARK7对气虚证基本无诊断价值(AUC:0.261),而对痰热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615),敏感性为39.5%,特异性分别为98.6%,cut off值为:69.76ng/ml。而NDKA对气虚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49),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76.4%,cut off值为;39.40ng/ml.而NDKA对痰热证的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K7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热证有一定诊断价值,而NDKA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气虚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提示NDKA、PARK7可能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诊断潜在指标。NDKA与PARK7在中风病不同时点均具有相关性,且存在线性关系,提示NDKA、 PARK7在脑梗死急性期缺血性损伤的进程中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有待进一步分子层面的研究。MDKA、PAKR7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证候具有不同的表达特点及动态分布特点,提示NDKA、PARK7在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诊断及评价中具有潜在价值。本研究未发现NDKA、 PARK7的血清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有关生物学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但发现证候评分与NIHSS评分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提示证候轻重程度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及时干预证候可能有助于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待设计更多观察时点、更大样本量、更广的证候群的研究以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