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深入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和建设,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疲乏之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以及走向自然引发全球关注。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vestment,简称OFDI或ODI)规模也迅速壮大。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许多企业加大了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丝绸之路国家已经成为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新热点。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量跃居全球第二,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首次实现资本净输出。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就业等宏观经济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汇率作为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其在国际金融贸易等活动中一直执行着价格转换的职能,能够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主要的经济杠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宏观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开始研究汇率在ODI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主要从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两个角度来说明汇率与ODI之间的关系。当前,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的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已经自2009年的0.02提高到2015年底的3.6,五年间增长179%。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极大地提升了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信心,同时也为我国资本“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汇率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途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归纳梳理,并尝试使用数理模型进行深入分析,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在实证方面,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波动以及汇率预期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其中在控制变量中加入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以期研究更加贴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结论的实践意义更强。 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国内企业的相对财富效应和相对成本效应等途径,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汇率波动由于增加了跨国投资的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削弱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激励;而汇率预期的作用则不显著。基于本实证研究的结论,联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