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社会组织结构震荡剧烈转变迅速,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现今的中国处于极具开放性的多元社会文化背景下,当代的大学生面对社会形势的复杂多变与价值观念的多重碰撞,精神世界受到不小的冲击。积极方面,在校大学生在社会主体要求下,乐观坚强地面对家庭、社会和人生;消极方面,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其信仰现状产生变化,不同程度上出现寻找自身价值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转轨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碰撞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描述,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综述,指出对在校大学生信仰现状进行研究是十分迫切的。在对在校大学生信仰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信仰的涵义和信仰的价值本质,结合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在校大学生信仰这一概念作了界定,并结合社会层次等原因,对本文研究的在校大学生信仰的层次和重心进行了划分。在对云南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各类专家学者对大学生信仰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在校大学生信仰的普遍性与规律性特征,指出当代在校大学生信仰具有“信仰重心偏低,但对信仰的重视程度较高;积极信仰与消极信仰并存,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价值判断重实用,但具有可塑性”的特征,并对大学生信仰重心偏离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从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给出归因分析。接着对在校大学生信仰的理想层次和重心进行了探论,得出以“政治信仰为根本”的信仰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个自信”的要求,也是教育方针主旨的要求。最后,围绕如何提升政治信仰的薄弱环节,以及学校如何构建理想的在校大学生信仰体系给出综合建议。